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珍惜學習成長機會 陳宛妤詹詠淳甜蜜扛責

享受在學生會付出之後的成長,進修法律二陳宛妤、進修財政二詹詠淳搭檔當選新學年臺北校區學生會長、副會長,期許自己能在過往學長姐奠定的基礎上,更能將學生會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繼續服務更多臺北校區同學,創造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其實我一開始也覺得四年應該要好好讀書」,懷抱對法律的熱情,從高職商科跨入普通大學,陳宛妤原本立定志向,進入大學就專心讀書,但看到許多學生會的學長姐不但能辦活動、也能顧及功課,心生羨慕之下,決定也加入學生會向學長姐們學習。「過去兩年,我學了很多、也交了很多朋友,該起來承擔責任。」

和陳宛妤一樣,詹詠淳也從大一就加入學生會,一路和學長姐們一起打拼,無論規劃新生活動、爭取學生權益都跟著參與,雖然忙卻充滿成就感,讓她決心接下更重的擔子,要讓更多人看見學生會。

進修學士班同學平日晚上上課,白天則多有正職工作,該如何聚集推動學生會務?「晚上十點才是學生會的開始」,陳宛妤感謝學校提供了教學大樓地下室的空間,成員們十點下了課,自然就到學生會辦集合,熬夜到一、兩點再一起走回合江街宿舍睡覺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時就直接睡在地下室。外人看來辛苦,但她無怨無悔享受和志同道合夥伴們共同努力的歷程,「這就是青春吧!」

也因為大家背景處境相似,更能了解其他同學的辛苦和需要,過去幾年來,臺北校區舉辦許多活動,無論是暖心的聖誕節送熱可可、或者各種學術增能講座,總能獲得同學們的支持,繳納學生會費與參與會長投票的比例也逐漸提高。

「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口碑做到最好!」儘管已經有過去兩年會務經驗,接下會長重任,陳宛妤謙稱自己和團隊也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精進之處。展望新的一年,她期待持續發揚學長姐們留下來好的服務,也計畫更加強「外交」,增加與其他學校的交流、開拓廠商合作機會,爭取更多資源,讓同學們對學生會更「有感」。

至於對內協助學生權益方面,陳宛妤則準備運用問卷調查,更廣泛了解同學們的想法,再積極與學校行政單位、甚至校外業者溝通。詹詠淳舉例,以臺北三峽校區之間的943路線公車而言,對於兩校區學生來說,都有很大的需求,儘管過去沒能成功增班,但後續還是希望能找出更合適的方案,讓兩校區相互選課的同學都能更安心快速上下課。

另外,校區的建設環境部分,陳宛妤和詹詠淳都提到,可能因為臺北校區同學繳交的學費和住宿費太便宜,導致整體設備更新較慢,甚至還有些老師上課還要自備麥克風。未來一年希望能為進修暨推廣部爭取更多經費,「身邊很多同學甚至也不排除願意多交一些錢,只要都能用在我們身上都好!」

「我們是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學生會!」因為地理區位區隔,臺北校區與三峽校區學生會向來分開獨立運作,然而陳宛妤強調,「我們是一個學校!」面對過去曾出現「代表權」爭議,她認為,只要是對臺北大學學生有利的事,臺北校區從來不排斥與三峽校區同學共同分享,在學校會議上,只有一席代表時也都能與三峽校區密切溝通,確保臺北校區聲音不受忽視。「其實我們有密切互動的群組,大家都齊心為學生努力!」

「很高興可以進入臺北大學,我很珍惜現在的生活!」想起兩年前坐在育樂館中忐忑面對撕榜的心情,陳宛妤至今都覺得不可思議。儘管白天上班、晚上念書,下了課還要忙學生會務,但她卻甘之如飴,更視為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大家都能多多表達對學校和學生會的看法,才能促進學校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