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打造友善校園 通識徵件競賽共創美好願景

通識中心19屆徵件競賽結果出爐,3日公開頒獎並邀獲獎同學發表作品。通識中心助理教授蔡怡玟肯定,儘管受疫情影響,本件投稿件數較少,但作品都很用心,副教授林子晴也鼓勵更多同學從生活細微處觀察思考,共同促進學校更美好。

鼓勵同學們關懷校園並勇於提出新點子,通識中心每年下學期舉辦「築夢北大」徵件比賽,開放同學提出對校園建設或事務的觀察、並試圖提供解決之道。

因為準備碩士班甄試,統計四鄭珺元發現,相較其他學校,臺北大學是少數各系所一律採紙本收件審查的學校,然而無論從學生準備資料程序、或是學校行政收件、教師審閱資料流程來看,認為線上審查的便利性都高於紙本審查,而從列印與郵寄所花費的金錢、以及列印和運送耗費的碳排量來說,也都有討論空間,因此提議建立線上甄審系統,摘下比賽第一名。

針對同學的提案,教務處綜合業務組長廖郁淳認同想法值得參採,後續將詢問各系意見考量調整,只是備審數位化非常需要資訊系統配合,包括系統建置、伺服器、頻寬乘載等技術層面,也都還需要再詳細評估研議。

公行三陳品真、財政二黃瑋庭不約而同提出圖書館使用度提升與推廣計畫,分別獲得第三名與佳作。

陳品真觀察,學校圖書館一樓沙發區照明不足、離書籍較遠,導致許多同學直接在沙發區睡覺而並未看書,二樓展覽空間活動缺乏互動性,導致參觀人次較低,而在軟體服務上,館藏影片數量少、更新慢,導致學生使用意願低,而周邊朋友對於圖書館APP認知較少,普及率也不高,各種因素循環下,導致圖書館的利用率有限。

對此,他建議圖書館能定期舉辦互動展覽,並與創作性社團合作,增進同學參與,也可以規劃更多季節特別活動,或與系所合作,由教授推薦更多相關書籍,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他也提議透過分析長期讀者行為,主動推播合適訊息,搭配APP使用習慣調查,提升讀者使用意願。

黃瑋庭則提到,身邊很多同學即使空堂也不願意到圖書館,建議可以增加多媒體設備資源,吸引同學們更願意進入圖書館,並在其中延續創造與思考,讓圖書館不只是讀書的地方。而在APP與網頁優化服務方面,也建議可以提供更客製化的推薦服務,引導同學更知道如何利用圖書館。

回應同學們對圖書館的建議,圖書館長呂育誠表示,硬體部分,圖書館願意考量在不妨礙讀者安寧與閱讀權益下納入改善計畫,至於APP優化方面,因為涉及軟體更新契約,還將再與廠商討論後,進一步評估後續可行性。而除了徵件作品所提方案,他也歡迎師生隨時利用各種建言管道,提供圖書館改進建言,讓圖書館真正成為大家的圖書館。

現行各項制度與設備檢討外,第二名、不動四戴君穎結合十九屆通識月主題「山‧海與人、人‧地與情」、以及USR計畫「北大海山新世代、你我共創好食代」,提出「臺北大學市民農園」點子,期待能在人文學院球場旁邊草地設置市民農園,開放校內師生、社團與校外民眾認養種植,推廣食農教育,同時也提供與社區居民互動連結的園地。

戴君穎觀察,三峽沒有市民農園,而鄰近樹林與鶯歌農園皆已額滿,在學校設置市民農園具區位和市場優勢,也能藉此提供學校土地、永續等議題研究與教學素材。

通識中心表示,所有徵件得獎作品都會統整置放網站,邀請更多同學現在就開始累積想法,未來把握比賽徵件期限報名,打造友善校園也為自己賺取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