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國際潮流,並提供同學系統性的學習架構,社科院去年起在社工系助理教授劉素芬推動下成立「高齡社區照顧微學程」,目前已有2位同學修完8學分課程,正式取得證書,為自己未來就業的職場競爭力加分,其餘近兩百位同學也正在修習中。
社科院表示,國際間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到來,已開始進行一系列大學與課程的再造,從重視老化議題到推動年齡友善大學,都是國際高等教育目前努力的方向。
這項高齡微學程整合社科院、人文院、與商院課程,吸引跨系學生修課。經社科院UFO計畫統計顯示,在107學年(學程成立前)計有5院13系學生修習這項課程模組,108學年更擴大至6院15系學生選修,學生人數從161人增加至193人,凸顯高齡微學程能滿足跨科系的修課需求,也可見這些學生對於就業趨勢的敏感和積極,希望未來還有更多跨科系學生能夠進一步選讀,不僅提早預備在高齡化社會的就業所需,也可以更了解老化過程,帶來家人和自己生活上的助益。
高齡微學程依照課程可以分為兩大類:社福政策、高齡照護。同學可依興趣選擇課程修課,以增進政策面或照護面知識,修滿8學分課程即能獲得證書。課程以整合跨院課程為主,避免增加教授與學生負擔,也讓跨科系同學在系統學習中還能同時享受修課彈性。
高齡微學程基礎課程包括「社會工作概論」和「老人福利」,核心課程則有「長期照顧」、「高齡社會學」或「社會組織與發展」;至於應用課程則是「銀髮族休閒」、「應用史學:服務學習與實踐」與「老人社會工作」。其中「應用史學:服務學習與實踐」與「老人社會工作」在社科院UFO計畫支持下,上學期分別進行實驗性的「青銀共學」,讓「長者進入教室」、「阿公阿媽是我同學」,嘗試提供學生傳統的學習角色之外,也有更多社會的學習角色與世代分享;實驗蒐集量化與質化資料顯示,青銀學生都十分認同,世代觀感更趨正面。
社科院UFO計畫共同主持人、社工系教授曾敏傑引美國高齡學學會(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執行長James C. Appleby致全體會員的信件指出,國際趨勢重視高齡教育,也主張高等教育應該積極因應高齡化議題,甚至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一部分。對此,社科院UFO計畫關注「老人與障礙」的教學與研究課題,未來更將持續推動將高齡微學程擴大為正式的學分學程,鼓勵所有同學提早前瞻未來,無論有志從事照護或高齡產業,或提早因應自己與家長老化所需,都可加入「高齡微學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