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跨越生命困頓 葉貞屏橘子讀書會遠距分享

應社科院USR「橘子讀書會」邀請,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總幹事葉貞屏日前透過錄影演講,與所有參與者分享面對生命困頓之道。她鼓勵聽眾無論面對疫情或其他生命困頓,要設最小的期待、但盡最大的努力,更重要是保持「常常喜樂、凡事謝恩」,學習與困頓共存。

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橘子讀書會本學期改變活動型態,由主領者、歷史系講師辛法春率領三位助理拜訪原來規劃邀請的講師,透過錄影方式持續運作。除了橘子讀書會成員外,同時開放通識課程「宗教與人生」同學共同參與聆聽,進一步促進青銀共學,共同探索生命議題。

橘子讀書會本學期主軸定位為「跨越生命的困頓」,首場安排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系退休副教授、現任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總幹事葉貞屏分享個人生命經歷與跨越歷程,引導聽眾共同仰望與反思。

「以終為始」,葉貞屏開宗提醒,人來到世上,生活中總會面臨決策、以及決策的時候,面對外在環境的巨變,更讓人們瀕臨在選擇中循環。身為基督徒,她相信生命的死亡不是終點,從更長遠的終點來說,基督信仰裡看的是永遠的生命。

「人死後,耶穌給我們一個沒有悲傷、沒有眼淚、沒有病痛的世界,讓生命在那裡繼續生活下去。」她認為,當目標是永遠的生命,有永生的目標跟盼望時,便可以知道現在生活的一切都是暫時、都會過去。「連結永生和現實生活,可以在待人處事上更清明、更有智慧。」

葉貞屏提到,冠狀病毒疫情迫使人們面對平日逃避的問題,讓大家不得不去面對,而愈是緊急時,也愈讓人們明白「人生做事的先後順序」,並重新檢視步調:什麼該放?什麼非拿不可?

她舉例,因為自己女兒居家隔離,讓她對於人與人之間愛的聯繫產生強烈的省思,更發體會身體上的隔離,反而促使心靈的距離更加靠近,感受到更強烈的愛,只是事後對照看到其他居家隔離後頻頻爆出家暴離婚的案例,慶幸同時又有許多不捨,並激勵自己能愛得更多,為愛努力。

身為家有唐寶寶、先生又是癌症第四期患者的諮商師,葉貞屏不只陪伴其他人度過生命困境,自己也要學習面對困境。

「設最小的期待、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快的交託。」葉貞屏提醒,「期待」必須要合乎中道,不然不但疲於奔命還可能沒有成果。不僅如此,即便努力過了,也不要抱著太大的期望,並把最後的成敗交給上帝。「沒有人有這樣強大的意志力去面對天災人禍、以及自己的軟弱,我們要有能夠交託重擔的對象,那就是上帝。一般人能夠做的只有陪伴,每個人身上都有太多的重擔要扛,但上帝超過我們很多,我們能夠放心交給祂。」

此外,她也鼓勵所有聽眾,要為每一個當下設定可成功的目標。她舉例,自己在陪伴唐寶寶兒子時,目標就是要「享受一起學習的過程」,掌握目標後,即使每次看到孩子學習緩慢而感到挫折,卻是推使自己前進的動力。

而在面對困頓時,也不要忘記「照顧自己的全人健康」以及「愛在心要口常開」,唯有自己健康,才能照顧別人,常常表達愛與鼓勵,也更能大大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正能量與幸福感。「此次疫情,我們能夠做的便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別人強求不來,也是你現在最可以做的。你的健康,對自己和對周遭的人都很重要。」

葉貞屏還引《聖經》中使徒保羅的話,「常常喜樂(joy),不住禱告,凡事謝恩」,提醒聽眾「喜樂跟環境是沒有關係的,當我們把未來看得得勝,所有的困難與困頓都變的非常渺小。」她見證,身為人母,對於孩子總有無數擔心與掛念,但她祈求上帝將她的擔心轉化成祝福與相信,內心便得以安息;凡事謝恩,更能改變看待事情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