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了解各校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防疫情形,教育部訪視小組20日下午實地到校視察,肯定臺北大學在各項防疫工作上的努力,尤其支援物資充足,可見學校的用心。只是訪視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學生並未善用感應消毒機等相關設備,提醒學校應該強化衛生教育,宣導師生在體溫量測外,養成勤洗手消毒習慣,保護個人健康。
訪視小組由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梁學政領軍,率同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江宏哲、長庚大學呼吸治療系教授萬國華等專家學者,以及其他教育部高教司、學特司成員到校,除了聆聽學校簡報各項防疫措施,也實地走訪商學院餐廳、圖書館、宿舍等師生活動空間,了解各項處置流程與防疫環境建置情形,並提出各項改善建議。
江宏哲提到,臺北大學從入校到進入各棟大樓都必須量測體溫,但大家必須認知,COVID-19和過去的SARS不同,體溫量測僅能篩檢部分疑似感染者,還有更多呼吸道症狀,都應該特別留意。而除了配戴口罩之外,勤洗手更是防疫關鍵,走訪校園各處可以看到學校準備了許多酒精和自動感應裝置,只是發現學生經過時並未使用,呼籲應該加強宣導勤洗手觀念。
萬國華也說,巡視校園時,看到應該自主健康管理的學生並未配戴口罩、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還突擊清潔人員工作時並未配戴手套,顯示部分師生防疫觀念還不夠落實,提醒學校必須更積極推動衛教。
而在衛教之外,因應萬一發現疑似感染者的處置流程上,訪視小組也建議,現行等待後送區設置於衛保組內專屬空間,但人員移送至行政大樓過程,可能又會導致其他傳染風險,建議能於校園各大樓附近戶外空間就近個別設置後送等待區域。
對此,總務長林恭正回應,目前各校門入口均已經設置戶外等候區,不過學務長張玉山也提出,學校護理師人力有限,恐怕無法實際派駐各大樓待命,後續還將再依實際狀況研議更合適的處理流程。
至於萬一出現確診案例時,學校如何配合衛生機關需求,迅速協助完成疫調也很重要。梁學政和江宏哲都提醒,疫調人員到校同時,媒體也將隨之而來,為避免社會恐慌,學校應該提早確立能完整提供調查資料的時間底線;萬國華更建議學校應更廣泛了解學生在外住宿、工讀狀況,特別進修暨推廣部同學平時校外接觸範圍更廣,追蹤足跡難度更高,最好提前準備。
針對截至目前為止,三峽校區尚未全面封閉校園、禁止社區民眾進入的做法,委員們認為,儘管校園腹地廣大、環境清幽,然而考量疫情發展,學校最好考量能與社區溝通,教育民眾建立共同防疫意識,進而實施更嚴格的校園管控措施。梁學政表示,教育部現階段仍然尊重學校視情況自主決定,不過建議學校必須有更進一步應變措施。
聆聽委員們提出各項建議,校長李承嘉感謝教育部與專家學者提供各項專業指導,承諾學校將更妥善優化各項防疫措施與準備。至於校園開放與社區互動部分,目前學校各棟大樓已經實施訪客實名登記與門禁制度,是否進一步實施時段性校門管制,後續將再經防疫小組會議討論後逐步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