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可能影響正常課程,協助教師們提早熟悉「遠距教學」技術,教務處5日中午舉辦遠距教學說明會,吸引滿場超過八十位教師踴躍參與。教務長蔡龍保感謝老師們共體時艱、樂意配合,強調學校會盡力預備經費、設備等各項資源配套,也期待藉由防疫提升本校的線上教學能量。
教務處表示,受疫情影響,統計這個學期有逾百位中港澳同學無法順利返校上課,教務處除了規劃安心就學措施,積極維繫這些同學學習權益,針對這些同學所選修超過三百門課程,已經輔導教師們研擬各項彈性教學方式,幫助同學們持續學習。然而在這些第一波需要應變的課程外,針對後續萬一疫情蔓延、停課層面擴大,同樣需要提早預備。
說明會邀請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李俊儀分享,主要介紹Google Meet和Zoom兩套同步會議平台,透過實作帶領教師們了解不同平台的操作方式,同時示範搭配包括麥克風、實物攝影機、自拍機器人等不同設備教學的效果,活用不同平台的功能,也可以與課程學生互動,甚至進而指定同學們相互討論。
「老師們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照著自己平常上課的模式上課就可以了。」李俊儀坦言,根據研究,即使是美國哈佛大學最會使用數位遠距教學模式上課的教授,也只有3%學生能夠全程認真完成課程,一般老師初接觸數位授課,和實體課程相比,教學成效確實會有一些限制,然而因應防疫需求,現階段的數位工具,已經能夠補足基本需要。
李俊儀表示,過去很多老師認為數位教學門檻很高,但其實現在坊間工具很多,如果還有教學助理協助,很快就可以上手。只是他也提到,因為中國大陸對外網路環境變數較大,連線穩定或授課內容尺度上可能不是那麼穩定,面對陸生同學,最好還能多準備不同形式備案。
對此,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王鵬華回應,因應陸生修課需要,學校在校友支持下,已經建構兩間可以對陸直播的數位教室,部分課程也移至特定教室上課,目前第一週上課測試情況良好。他補充,除了同步直播之外,老師們還可以選擇教師自主錄影上傳演講網、SPOCs課程、或者教材上傳數位學苑讓同學線上討論等各種方式授課。
而在評量方面,教務處課務組長查忻提示,無論筆試、報告、線上口試等都是選項,鼓勵老師們可以依照不同課程性質設計合適的模式。
體育室主任林啟賢說,自己過去就會要求同學上網看運動影片並繳交報告,因此這次碰上陸生同學選課,整體應變沒有太多問題。以自己的羽球課來說,針對這學期無法到校上課的學生,他會上傳一些動作示範或比賽影片,請同學們上網收看並提出分析,也會請同學錄下自己練習動作影片回傳,「其他體育老師也都會有不同的評量要求,透過遠距還是可以上課。」
面對突發疫情帶來教學方式調整的衝擊,教學發展中心表示,除了先前已經調查各教師所需的遠距課程資源,依據實務需求急迫性分配,後續還將陸續舉辦工作坊,並期待各院系協力培育種子教師,協助更多老師熟悉各種教學工具實施彈性教學,共同幫助同學們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持續學習,維護同學們的受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