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鼓山三鶯共修處釋常炬法師的鼓勵與支持之下,社科院UFO計畫與法鼓山以辦理青銀共餐方式來促進青銀共融,透過一同製作麵包與共進晚餐方式,達到世代之間的互動與交流。10月18日下午邀請九位在地長者及九位臺北大學同學,在三位計畫助理與法鼓山志工的協助下,除了共餐與製作麵包,特別增加「懷舊歌曲帶動跳」、「懷舊歌曲猜一猜」、「分享老照片」等節目,邀請長者回憶年輕美好歲月,也帶著同學走入60年代,隨著音樂與照片,共度一個充滿笑聲的午後。
社科院10月初先舉辦首次共餐,第二次參加的長輩與同學們,熟練的穿著圍裙與頭巾、熱心幫忙首次參與的成員們。黃家儀同學提到,「很開心參與這次的活動!對於很愛烘焙的我來說真的太棒了!也很喜歡與阿伯阿姨聊天,謝謝大家!非常棒、有意義的活動!」活動中讓簡單的烘焙,成為青銀間的橋梁,也串起不同世代間的交流。
活動現場許多長者平時就有製作麵包的習慣,還可以左右開弓揉麵團,經由點心坊老師的指導,一小時不到,已經陸續製作完成包有核桃的奶酥麵包。等待麵包出爐期間,助理陳力瑜主持懷舊歌曲饗宴,透過60年代的歌曲前奏,邀請成員們猜一猜,一同走入懷舊的隧道中。有的長者一聽到前奏便馬上猜出歌名;有的長輩則懊惱思考。謎底一揭曉,長者開心接住麥克風高聲歌唱,同學們也興奮得拍手叫好,「今天的猜歌比賽即使多數歌曲都未曾聽過,但長輩們分享當年的歌曲和偶像,對長輩們的生活有更深的了解,用音樂促進世代交流非常有趣。」也有長輩分享,「每次上課都很高興,回味很多老歌又跟年輕學子相處,覺得變年輕,很感謝北大給我增加學習機會」。
懷舊歌曲之後,活動也安排「老照片分享」,由各組組長引導長輩與同學拿出私藏許久的小時候、年輕時的照片互相分享。許多同學看到老照片時發出驚呼連連,也專心仔細聽著長輩們分享照片背後的故事。學生鄭如軒表示,「今天比上次更能融入長者,謝謝學長姊安排此活動以及規劃分享小時候照片的環節,讓我更了解長者們過去的生活樣貌。」也有長輩描述自己年輕時的三峽,讓在臺北大學的同學聽了嘖嘖稱奇,「從三峽到鶯歌竟然要划船,有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還看到珍貴的照片,印象深刻!」。
學生張芸甄表示,「第一次參與這類與長輩同樂的活動,好快樂,大家人都很友善,希望以後能繼續參加青銀共餐活動,阿姨們好可愛呀!」也有同學談到「今天很開心與長者一起做麵包,最印象深刻的地方是猜歌和分享照片,這是一個他們分享回憶的時間。」長輩們則在與同學的相處中,感受年輕人的活力,看見未來的希望。長者楊麗瑟就說,「今天真是快樂的一天,尤其有機會與年輕人一起看到這些年輕人的活動和創意,讓我感覺未來有希望。今天節目安排的很棒,每位主持人皆有各盡心思:手語歌、猜老歌、手做麵包,謝謝!」。
社科院UFO計畫的重點之一在於關注高齡的教學、研究、與服務,透過推動青銀世代之間的教學互動、研究參與、以及服務實踐,逐漸深化高齡議題,並進一步朝向青銀共融的理想前進。而為了更直接與在地長者聯繫,UFO計畫也建立了Line上的快樂銀髮群組,開放各界加入。
訊息
GENERAL.
社科院UFO青銀共餐加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