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計畫】社科院在地社會實踐計劃鳴槍起跑
社科院社會實踐計畫再獲教育部種子型最高額120萬元補助

臺北大學社科院擬於106學年開始推動的在地社會實踐計畫,繼日前獲得本校特色領域計畫六十萬元補助之後,並於日前再獲得教育部106年「試辦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種子型審查通過,將另外獲得教育部120萬元的補助。在全國大專院校競相提案中,本校所提文學院與社科院兩案均獲得最高額度補助,全國同獲兩案通過的院校僅18所,也顯見本校師生已為大學投入在地社會實踐做好準備。

社科院所提計畫為「國立臺北大學在地社會實踐NPO育成與永續計畫:邁向服務、協力及組織化」,計畫主持人由社科院曾敏傑院長擔任,並整合了社科院社工系、社會系、以及犯罪學所十位老師共同投入。雖然現階段自106年8月至107年3月期間,教育部的要求僅為試辦及規劃期,實際上的執行期為107年四月起兩年,但社科院該項計畫已經同時結合規劃以及服務方案的實際執行,期待最終能夠籌募育成社團法人北大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並以該協會作為臺北大學與在地社區共同治理的中介組織,一起結合校內資源與社區資源投入社會實踐,並透過大學與社區合作的創新實驗模式,以組織化追求大學在地社會實踐的永續經營。

在以育成上述NPO為計劃主軸的架構下,並同時搭配調查計畫、協力計畫、以及服務計畫等三個工作向度。調查計畫延續社會系研究方法課程的傳統,帶領學生投入三鶯樹在地研究,由社會系郭文般和Tabata Mayumi老師指導。協力計畫在建立及培力在地三鶯樹地區既有NPO的網絡與平台,由社工系張菁芬老師規劃執行。另外服務計畫則有四個子題用來直接服務在地弱勢人口群,包括犯罪學所林育聖老師的隆恩埔原住民青少年單車協力方案、社工系游以安老師執行三鶯樹社區遊戲療癒外展方案、社工系劉素芬老師將推動北大特區老人服務方案、以及社工系魏希聖老師指導社工系志工隊同學投入在地身障、老人、兒童服務等服務。

曾敏傑院長表示,透過教育部補助的社會實踐計畫,除了探索大學和社區合作的實驗模式,以及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之外,也對於教育部日漸強調的學院實體化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透過院內跨系所的整合和合作,也開創了原有個別系所沒有的能量與視野。社科院目前仍在持續進行院內的積極溝通與規劃,預期經濟系的老師與課程也將進一步融入到社會實踐計畫之中,讓社科院跨系所的師生人力與課程可以共同朝向在地實踐,並持續創造在地累積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