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社會實踐】社科院USR聯結北大公共托老中心--劉素芬老師推動老人服務
社科院USR聯結北大公共托老中心--劉素芬老師推動老人服務

臺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自2017年9月起大力推動「在地社會實踐計畫」,現階段並聚焦在身心障礙、老年、婦幼、和原住民的服務推展。其中老年人口服務的子題計畫,係由社工系劉素芬助理教授負責,主要的內容有三項,包括(1)促進學生與社區實務工作者的交流,以及進行服務成果發表;(2)針對進入校園長者,進行「長者使用臺北大學校空間調查計畫」,以便透過精確的量化分析,了解長者在校園內的活動需求,以作為未來服務方案的規畫參考;(3)結合課程設計,訓練學生於在地老人機構,實習操作「老人團體活動方案」。

其中有關「老人團體活動方案」的部分,劉素芬老師已經與伊甸基金會所承辦的「北大公共托老中心」展開合作,並且結合社工系「老人社會工作」的課程搭配設計,經過近三個月課程的訓練與準備之後,相關配套與盤點工作已經成熟。已開始由選修該項課程的學生為推動主體,並以促進長者健康和提昇其認知功能為目標,設計並執行三週連續性的老人團體活動方案,活動執行日期為12月5至22日期間,每週星期五上午於「北大公共托老中心」進行。

12月5日上午進行了第一次的老人團體活動,劉素芬老師當日上午九點半帶領17名學生至公共托老中心,先與20位長輩一起跳操,在熱力十足的照顧服務員帶領下,學生與長者足足跳了30分鐘的健身操,讓學生們大呼「外面天氣好冷,可是身體好熱啊!」,也為本次的活動做了熱鬧而且有趣的開場。

十點一到,則是由學生和長者配對分成三組,本次學生設計的團體方案包括靜態的賓果遊戲、彈珠繪畫、唱歌等活動,以及動態的室內高爾夫球、保齡球、擲球、猜拳、和拍汽球等活動。透過兼具靜態與動態的活動設計,以活化長者的認知和記憶功能,以及促進其肢體律動為目的。而充滿熱情能量的同學們操著”不輪轉”的台語,努力帶領著長者進行活動,時不時的也自嗨笑聲,創造了青春活絡的氣氛,也使得中心的長者們感染了這群大學生活潑熱鬧的情緒,個個笑的闔不攏嘴,開心地參與各式的活動。

有些長輩雖然行動不便,但認真玩起遊戲起來,行動力完全不輸大學生,一旦猜拳贏了學生,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拿起軟棒子,向對面攻擊,讓年輕力盛的同學們差點來不及拿臉盆防守。也有長輩雖然每猜必輸,但絲毫不動氣,依舊笑容滿面。活動進行到十一點進入尾聲,也到了長者即將用餐的時刻,學生們分別向長者允諾下週會再次前來,也在長者熱情的鼓掌和道謝聲中,結束了首次老人團體活動的操作。

活動結束後,劉素芬老師與同學們借用托老中心的教室,隨即進行三十分鐘的活動檢討和意見回饋,同學們也彼此熱絡地討論本次活動的優缺點,以做為下週團體活動改善的依據。本次活動藉由同學實際到公共托老中心帶領團體活動,一來讓學生累積團體工作的實務操作能力,二來也讓北大托老中心的長者在歡樂的氛圍中,感染了大學生的青春活力,也度過了一個歡樂的上午。

社科院曾敏傑院長表示,劉素芬老師推動的系列在地老人服務,一方面讓社科院USR四個弱勢人口群的服務更加完整,同時在目前院級單位缺乏制度性資源的情況下,運用計畫的外部資源用來協助社科院的發展更顯迫切。同時,曾院長也對於劉素芬老師透過USR開展跨系的老人服務合作寄予厚望,將從這次與北大老人公托中心的合作為起點,後續再開展進入校園長者服務方案的推動,不只讓同學們「走出校園」服務長者,更讓同學服務「進入校園」的長者;而更重要的是,若結合社工系張菁芬、王明聖與王品老師,再加上社會系戴翠莪與運管系鄭慧萍老師等,社科院的「老人服務學分學程」便極適合搭配USR一起推進。

一次活動,是三個月課程的驗收;對於同學而言,這個課程,是學習,也是實踐。而對於社科院而言,這個從USR延展出來的服務,卻可能是一個跨系學分學程的源頭與開始,我們樂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