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社會實踐】社科院USR在地協力--張菁芬老師主持社區服務成果發表
社科院USR在地協力--張菁芬老師主持社區服務成果發表

每年一到歲末,總是會有某一天,社科院大樓內突然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這肯定又是社工系一年一度的社區成果發表會。不過這可不是社區人士來校辦理活動,原來是張菁芬老師大三必修課「社區組織與發展」的期末作業,要由她來驗收一學期來同學們進入在地社區的服務成果。

今年總共有八個分組,每個小組事先都擇定一個社區或是據點,並且進入社區中進行服務,而各組服務的方式都有不同,有些是協助協會準備評鑑資料,有些是幫社區老人帶活動,有些是地方耆老的訪談,有些是進行在地的社區營造,而有些則是製作影片介紹鄉土特色等等;實際的服務方式和內容,就由同學們和協會一起討論決定,十分多元而且具有意義。這次一起與課程協力的組織和據點,就包括有甘樂文創、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伊甸基金會三峽中心、東鶯里、永吉社區發展協會、柑園、永昌社區發展協會、兒少希望協會拳擊隊等等。

今年更因為社科院推動USR計畫,希望建立北大與在地組織的協力平台,同時鼓勵同學走出校園貢獻社區,以培養大學生的在地認同,因此課程與在地實踐結合更加密切,辦理的規模也更加擴大。而利用12月26日的上午,八個小組也以社科院內的教室和空間,分別設置八個闖關的關卡,分別以遊戲、活動、展示、影片、介紹,或是作品等方式,向輪流至各關參訪的師生介紹服務成果。其中第二組更由王群與同學合作,製作了一支五分鐘的影片,介紹在地柑園的耆老訪談紀錄。

十一點左右,在社科院曾敏傑院長的邀集之下,與社工系魏希聖主任及施侒玓老師,即帶領學生分別闖關,先至七樓「東鶯里」的據點玩大富翁認識東鶯里;接著到「永昌社區發展協會」的據點,聽取同學們用台語介紹聖誕節的故事,聽到同學們半生不熟的台語,師生們大家不禁捧腹大笑。

十一點四十分,所有的同學們齊聚一樓教室。先由張菁芬老師介紹課程理念以及一學期來的觀察,接著由曾敏傑院長說明進行中的USR計畫,同時他也期待未來能擴大辦理這項社區服務成果發表,如此也可以讓全校師生透過參訪同學們的展示,即可快速認識在地社區。同時社工系的張紉、劉素芬、和王品老師等,也都來觀摩並且鼓勵同學。

最後張菁芬老師並分別邀請在地組織的代表們分別上台,就這個學期來同學們的表現給予講評和建議,這些來賓包括有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劉美鈴總幹事、永吉社區發展協會賴美琴理事長、東鶯里陳陸賀里長、甘樂文創行銷郭立群、以及兒少希望協會楊佳賢社工督導以及哲宇社工員等。最後張菁芬老師也特別感謝在地社區組織給予的支持,讓同學們有機會可以認識社區,同時也感謝今天參加成果發表的同學們,有大家的努力準備,才能有今天豐富的社區成果展示。

事實上,張老師已經開設這個課程有七八年之久,每年也都辦理成果發表,只是今年在教育部強調大學在地社會實踐的政策下,今年的社區服務成果發表顯然更有fu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