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社會實踐】社科院USR年度獲七十二萬餘捐款責信
社科院USR年度獲七十二萬餘捐款責信

社科院USR計畫以追求永續性為目標,因此期待建立一在地的非營利組織--社團法人北大社會實踐協會,作為臺北大學與在地社區持續推動社會實踐的平台。在2017年8月開始執行計畫之初,即考量計畫將於2019年12月結束,且與組織初創期間存在資源空窗,有必要預作經費籌募準備,方能銜接由計畫過度至組織時的運作。為預先因應這項過渡期間的問題,並謀求階段性銜接的順暢,社科院一年來已積極投入勸募專款,目前計已募得12筆次共727,000元,分別來自校友、社會友人、本校教師、以及社區居民的支持,並且均已捐入校務基金USR專戶,作為後續推動在地社會實踐之用。

USR計畫的主體仍是在學生,服務的場域則是在地,而推動的主力初期是在計畫人力,而長遠則是期待育成後的非營利組織能夠接棒;因此目前USR計畫所擬定的目標、所執行的主軸、所開發的社會關係、以及所勸募的資源,都希望能夠延續下去,一方面繼續媒合師生到在地進行弱勢服務,同時又透過推動「臺北大學城系列節慶」來融合北大與在地居民,創造國內少有的大學城典範。這樣的目標,是我們勾勒出來在地社會實踐的理想,也是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的體現,因此一邊執行教育部的USR計畫,同時一邊更努力爭取更多人的認同與捐助,也才能達到永續性的目標,讓社會實踐成為大學與在地雙向的協力合作。

一年來透過我們的接觸與說明,也獲得更多人以實際捐款的方式來支持USR計畫,現階段所獲得的七十二萬餘元的捐款,著實得來不易;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教育部對於本計畫的一期補助為120萬元,而社科院卻已自行勸募了補助金額的六成,這應該都是國內眾多USR計畫中少見的案例。一方面顯見社科院自行開發勸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也彰顯我們對於永續性的著重,因為這項USR的在地實踐計畫,並不是為教育部而做,而是為了弱勢、為了社區、為了學生、以及為了連結北大與在地而做,是一項需要長期推動的計畫。目前USR計畫雖只執行一年,資源與規模也仍有限制,但是永續性、在地性、與組織性的理念與精神,卻可以逐漸連結更多的在地社會關係,值得永續的推動下去。

七十二萬餘元對於一個國立大學而言,可能毫不足道,但是對於民間的非營利組織,或是我們以「準非營利組織」的規格來期待這項USR計畫,其實每一筆捐款都是得來不易、都是一個故事、也都是一個善緣;更重要的是,這都是每一位捐助人因肯定這項計畫而生支持,因此我們不僅要妥善運用,更要努力實踐,以回報捐助人的期許,創造大學與在地共利與共榮。

我們也分析了USR捐助人的屬性,其中大多數來自畢業校友的支持,包括了張俊霖董事長(經濟系畢)、蔡宗仰董事長、林振裕理事長、陳淑齡系友、與張乃文校長等社會系系友;以及社科院曾敏傑院長的友人張志光先生與吳傳森董事長;同時本校教師也有陳孝琪(經濟系)與曾敏傑(社工系)兩位;最後還包括了北大特區的居民田維華教授與李彥瑩教官兩位媽媽,她們也都是多次參加USR大學城系列節慶活動,因為參與而認同,也因為認同而捐助了USR計畫;謝謝她們,謝謝願意大家願意透過捐款來延續USR的推動。

有了特色的方案、有了整合的計畫、再有我們實踐的熱情,USR計畫就可以持續走下去。而有了大家的認同和捐輸,USR計畫更能夠從「計畫」的型態過度到「組織」的型態,將更有能量、更有體系、也更能長久。

這則報導,紀錄我們對捐助人的責信與感謝,也宣示我們對USR永續性的期許,邀請所有認同社會實踐的各界人士,繼續支持我們服務弱勢、貢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