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GENERAL.
【活動】社科院新生在地巡禮--山城河港三峽情
社科院新生在地巡禮--山城河港三峽情
為了增進社科院新生們對於在地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態的認識,社科院今年特別為社科院新生規劃兩梯次的認識在地巡禮,邀請「樹春文教基金會」林炯任執行長,同時也是在地資深文史工作者的林炯任老師精心規畫,並親自導覽解說,三個小時滿滿地走踏在地,讓初來乍到三峽讀書的外地新生,個個腿痠喊累,但卻是穿越古今時空,看到三峽真實的山、城、河、港。
第一梯次的導覽於9月27日(周四)下午1:30開始,由社工系劉素芬老師帶領54位社工系新生和2位學生助理參加。活動當天,天空下著濛濛細雨,師生們準時在三峽歷史文物館門前集合,對在地文史資料如數家珍的林老師,選擇這裡當做第一站有其意義,因為這座歷史文物館的建築年代和台北市的中山堂相近,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可見三峽當時社會的富裕。而館內更珍藏著全台最大的竹篩(製茶用),這個竹篩已經絕無僅有,乃是三峽頗具名氣的竹編師特地為地方所作,而為了將「全國第一」的美名留在三峽,甚至婉拒其它地方的請託製作。
而第二站的福安宮雖然供奉台灣各地常見的福德正福,然而廟內外卻是金碧輝煌,在林老師的解說之下,才知道重建之路不易,歷時多年才從印尼找到黑檀木結合傳統工藝,得以成就今日的三峽福安宮。尤其是在清末時期,福建安溪人至三峽墾荒,設隘屯墾,在莊前與莊後建土地公廟庇佑眾生,即今之福安宮與福德宮。
隨後林老師帶領大家走過三角湧廣場、三峽祖師廟、長福橋、和宰樞廟等地,林老師說起三峽古今時空信手拈來,一路從清代、日據時代講到現代,這才得知祖師廟以前可是擁有九座砲台、具備武力的廟宇。導覽過程中偶遇台灣知名的漫畫家韋宗成先生,林老師頓時化身為粉絲開心合照,也趁機跟同學介紹漫畫家和三峽深厚的淵源。隨後,林老師帶領師生們走進秀川街和清水街小巷,沿途介紹知名的文創店家,包括打鐵人和甘樂文創等處,而託林老師之福,師生們才有機會走進打鐵人的工作坊,參觀到許多精美的金屬藝術創作。
之後鑽進彎曲的小巷小弄之中,一走出來對面即是三峽農會所在地,原來已來到庶民生活最倚重的菜市場一帶,林老師趁機跟師生們介紹在地知名的老店家。而本次巡禮的尾聲,林老師則是帶領師生們回到三峽老街,從街頭的派出所開始講起,再拜訪元春藥房、庶民美術館和三峽教會;林老師沿途介紹老街當年改建的典故,以及在地望族的生活風貌。巡禮過程中,元春藥房的老闆夫妻熱情邀請師生們進到店內參訪,老闆也分享年少時鼓起勇氣,挨家挨戶請託在地居民支持老街改建的往事,回首過去,不禁慶幸當年老闆能夠堅持理念,今日我們才能夠來到這條古香古色的老街,一窺當年的歷史人文風貌。
最後一站,林老師帶著師生們來到嘉猷學苑,師生們在這裡短暫的休息,並且回顧今天巡禮路線。嘉猷學苑所在地乃是昔日三峽文秀才陳嘉猷的老家,古色古香的庭園透露著早期文人的風雅之情,雖然是古厝,但內部打理的井然有序,也培養著香氣十足的染料,這些染料正是能夠做出美麗的藍染作品,也是三峽早期的經濟產物之一。
三個小時的導覽說不盡三峽的古今歷史和人文,然而這只是新生認識在地的起點,新生們還有四年的時間可以好好身在地入在地,更期許透過林老師的導覽解說,學生們可以從認識在地到認同在地,甚至能夠積極參與社科院的社會實踐計畫,用服務弱勢與行動實踐,來落實大學的在地社會責任。
為了增進社科院新生們對於在地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態的認識,社科院今年特別為社科院新生規劃兩梯次的認識在地巡禮,邀請「樹春文教基金會」林炯任執行長,同時也是在地資深文史工作者的林炯任老師精心規畫,並親自導覽解說,三個小時滿滿地走踏在地,讓初來乍到三峽讀書的外地新生,個個腿痠喊累,但卻是穿越古今時空,看到三峽真實的山、城、河、港。
第一梯次的導覽於9月27日(周四)下午1:30開始,由社工系劉素芬老師帶領54位社工系新生和2位學生助理參加。活動當天,天空下著濛濛細雨,師生們準時在三峽歷史文物館門前集合,對在地文史資料如數家珍的林老師,選擇這裡當做第一站有其意義,因為這座歷史文物館的建築年代和台北市的中山堂相近,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可見三峽當時社會的富裕。而館內更珍藏著全台最大的竹篩(製茶用),這個竹篩已經絕無僅有,乃是三峽頗具名氣的竹編師特地為地方所作,而為了將「全國第一」的美名留在三峽,甚至婉拒其它地方的請託製作。
而第二站的福安宮雖然供奉台灣各地常見的福德正福,然而廟內外卻是金碧輝煌,在林老師的解說之下,才知道重建之路不易,歷時多年才從印尼找到黑檀木結合傳統工藝,得以成就今日的三峽福安宮。尤其是在清末時期,福建安溪人至三峽墾荒,設隘屯墾,在莊前與莊後建土地公廟庇佑眾生,即今之福安宮與福德宮。
隨後林老師帶領大家走過三角湧廣場、三峽祖師廟、長福橋、和宰樞廟等地,林老師說起三峽古今時空信手拈來,一路從清代、日據時代講到現代,這才得知祖師廟以前可是擁有九座砲台、具備武力的廟宇。導覽過程中偶遇台灣知名的漫畫家韋宗成先生,林老師頓時化身為粉絲開心合照,也趁機跟同學介紹漫畫家和三峽深厚的淵源。隨後,林老師帶領師生們走進秀川街和清水街小巷,沿途介紹知名的文創店家,包括打鐵人和甘樂文創等處,而託林老師之福,師生們才有機會走進打鐵人的工作坊,參觀到許多精美的金屬藝術創作。
之後鑽進彎曲的小巷小弄之中,一走出來對面即是三峽農會所在地,原來已來到庶民生活最倚重的菜市場一帶,林老師趁機跟師生們介紹在地知名的老店家。而本次巡禮的尾聲,林老師則是帶領師生們回到三峽老街,從街頭的派出所開始講起,再拜訪元春藥房、庶民美術館和三峽教會;林老師沿途介紹老街當年改建的典故,以及在地望族的生活風貌。巡禮過程中,元春藥房的老闆夫妻熱情邀請師生們進到店內參訪,老闆也分享年少時鼓起勇氣,挨家挨戶請託在地居民支持老街改建的往事,回首過去,不禁慶幸當年老闆能夠堅持理念,今日我們才能夠來到這條古香古色的老街,一窺當年的歷史人文風貌。
最後一站,林老師帶著師生們來到嘉猷學苑,師生們在這裡短暫的休息,並且回顧今天巡禮路線。嘉猷學苑所在地乃是昔日三峽文秀才陳嘉猷的老家,古色古香的庭園透露著早期文人的風雅之情,雖然是古厝,但內部打理的井然有序,也培養著香氣十足的染料,這些染料正是能夠做出美麗的藍染作品,也是三峽早期的經濟產物之一。
三個小時的導覽說不盡三峽的古今歷史和人文,然而這只是新生認識在地的起點,新生們還有四年的時間可以好好身在地入在地,更期許透過林老師的導覽解說,學生們可以從認識在地到認同在地,甚至能夠積極參與社科院的社會實踐計畫,用服務弱勢與行動實踐,來落實大學的在地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