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GENERAL.
〈如鳶高飛〉臺北大學校歌出爐
歷經多年研議討論,〈臺北大學校歌〉終於正式誕生!臺北大學8日召開第45次校務會議第一次延續會,通過將以前校長侯崇文等人創作的〈如鳶高飛〉作為〈臺北大學校歌〉。
今年是臺北大學創校七十周年,不過回顧校史,雖然早在1997年臺北大學籌備處階段開始就多次研議創作校歌,但卻遲遲都沒有正式議決。年初經行政會議決議,由秘書室和資訊中心合辦網路投票,蒐集全體教職員工生意見,再送校務會議討論。最終會議代表多數參考投票結果,確認〈如鳶高飛〉定為校歌。
回顧〈如鳶高飛〉的創作歷程,2011年由前校長侯崇文邀集校友募款、以委託創作方式,邀請從事音樂創作的歷史系友馬嵩惟帶領團隊譜曲、侯校長參與填詞完成,同年10月13日邀請同學舉辦試唱會,了解師生校友的接受度,作為後續推動校歌參考。不過後續隨著侯校長卸任,全案暫時擱置,直到2018年底、第60次行政會議上決議推動校歌票選,才再度重新進入討論。
第一時間聽到〈如鳶高飛〉通過確立作為校歌,甫退休的侯前校長難掩興奮。他回憶,當年創作校歌時,苦思究竟應該如何描述以表達學校搬遷三峽初期的困境,又希望傳達出臺北大學的企圖心,既要保留歷史的根,同時要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詞曲過程中與創作團隊歷經多次討論修改,整體曲風偏當代音樂,符合年輕人的氣息,不只試唱會當天參與同學琅琅上口,後來在外也經常聽到了解過程的教育部官員哼唱,如今終於正式獲得會議通過,「未來畢業典禮等場合就有歌可以唱了!」
8日會議中,與會代表一度針對歌詞中「從文史觀未來 商法間尋真情」是否能涵蓋六大學院內涵而有不同看法,不過最終考量文學性與學校未來可能增設其他學院,決議維持原來歌詞。人文學院院長陳俊強認為,這段歌詞呈現從過去到未來、從有限到無限的意境,不必特別拘泥各學院名稱;也有會議代表肯定,歌詞中展現學校「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的校園精神,正能代表臺北大學的特色。
只是儘管〈如鳶高飛〉創作概念已經貼合當代風格,但校務會議學生代表、社工二林義翔還是擔心,以目前學生的喜好來說,〈如鳶高飛〉可能還是不容易引起學生共鳴,「也許要饒舌、嘻哈風會更好!」公行四陳人鶴也覺得,旋律聽起來像是「畢業歌」,認為「誰會每天唱畢業歌呢?」雖然如此,兩人還是同意,以「校歌」必須乘載歷代校史與學生記憶的功能來說,〈如鳶高飛〉還算可以接受,陳人鶴更建議仿照中國文化大學以校歌作為上下課鐘聲等作法加強推廣,以提高整體傳唱度。
對此,秘書室回應,後續可望再研議重新編曲、演奏、演唱,並以多元方式增進大家對〈如鳶高飛〉的熟悉與認同,更歡迎大家共同參與,一起唱出臺北大學的校歌!
※〈如鳶高飛〉(作曲/陳冠甫 作詞/侯崇文、馬嵩惟)
從荒蕪 到聳立 感念汗水
智德齊 藝文並 育菁英
橫青天 駕白雲 乘過往優良校風
一日得授百年承續
從文史觀未來 商法間尋真情
在有數的汗青中 得無限真理
從今如鳶展翅 朝天際高飛
望浩瀚知識學海 勿忘師恩情
從今如鳶花開 朝夢想高飛
追學問 臻至善 服務回饋於人群
♫♫♫點選聆聽〈如鳶高飛〉
今年是臺北大學創校七十周年,不過回顧校史,雖然早在1997年臺北大學籌備處階段開始就多次研議創作校歌,但卻遲遲都沒有正式議決。年初經行政會議決議,由秘書室和資訊中心合辦網路投票,蒐集全體教職員工生意見,再送校務會議討論。最終會議代表多數參考投票結果,確認〈如鳶高飛〉定為校歌。
回顧〈如鳶高飛〉的創作歷程,2011年由前校長侯崇文邀集校友募款、以委託創作方式,邀請從事音樂創作的歷史系友馬嵩惟帶領團隊譜曲、侯校長參與填詞完成,同年10月13日邀請同學舉辦試唱會,了解師生校友的接受度,作為後續推動校歌參考。不過後續隨著侯校長卸任,全案暫時擱置,直到2018年底、第60次行政會議上決議推動校歌票選,才再度重新進入討論。
第一時間聽到〈如鳶高飛〉通過確立作為校歌,甫退休的侯前校長難掩興奮。他回憶,當年創作校歌時,苦思究竟應該如何描述以表達學校搬遷三峽初期的困境,又希望傳達出臺北大學的企圖心,既要保留歷史的根,同時要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詞曲過程中與創作團隊歷經多次討論修改,整體曲風偏當代音樂,符合年輕人的氣息,不只試唱會當天參與同學琅琅上口,後來在外也經常聽到了解過程的教育部官員哼唱,如今終於正式獲得會議通過,「未來畢業典禮等場合就有歌可以唱了!」
8日會議中,與會代表一度針對歌詞中「從文史觀未來 商法間尋真情」是否能涵蓋六大學院內涵而有不同看法,不過最終考量文學性與學校未來可能增設其他學院,決議維持原來歌詞。人文學院院長陳俊強認為,這段歌詞呈現從過去到未來、從有限到無限的意境,不必特別拘泥各學院名稱;也有會議代表肯定,歌詞中展現學校「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的校園精神,正能代表臺北大學的特色。
只是儘管〈如鳶高飛〉創作概念已經貼合當代風格,但校務會議學生代表、社工二林義翔還是擔心,以目前學生的喜好來說,〈如鳶高飛〉可能還是不容易引起學生共鳴,「也許要饒舌、嘻哈風會更好!」公行四陳人鶴也覺得,旋律聽起來像是「畢業歌」,認為「誰會每天唱畢業歌呢?」雖然如此,兩人還是同意,以「校歌」必須乘載歷代校史與學生記憶的功能來說,〈如鳶高飛〉還算可以接受,陳人鶴更建議仿照中國文化大學以校歌作為上下課鐘聲等作法加強推廣,以提高整體傳唱度。
對此,秘書室回應,後續可望再研議重新編曲、演奏、演唱,並以多元方式增進大家對〈如鳶高飛〉的熟悉與認同,更歡迎大家共同參與,一起唱出臺北大學的校歌!
※〈如鳶高飛〉(作曲/陳冠甫 作詞/侯崇文、馬嵩惟)
從荒蕪 到聳立 感念汗水
智德齊 藝文並 育菁英
橫青天 駕白雲 乘過往優良校風
一日得授百年承續
從文史觀未來 商法間尋真情
在有數的汗青中 得無限真理
從今如鳶展翅 朝天際高飛
望浩瀚知識學海 勿忘師恩情
從今如鳶花開 朝夢想高飛
追學問 臻至善 服務回饋於人群
♫♫♫點選聆聽〈如鳶高飛〉
※點擊圖片可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