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思巢啟用 辛晚教教授藏書文物再現文人風範
圖書館最新多功能共學空間「思巢」上個學期末完工,18日正式啟用,同時推出「辛晚教教授藏書文物展」,許多過去難得一見的辛教授收藏圖書、文物與手稿,睹物思人之外,也領人回顧臺灣都市計劃學術和實務的發展歷程。

辛晚教教授,地政系畢業後留校服務,後參與創辦都市計劃研究所,在校服務42年,是當今臺灣規劃界、都市計劃界眾人的導師。都市計劃、國土規劃之外,他也投身藝術文化,不只投身演奏、推廣傳統音樂,並長期擔任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致力提升城市文化內涵素養。

「辛老師的行政能力和學術風範沒話說」,考試委員、辛老師指導碩士生周志龍透露,當年法商學院首任院長周一夔創辦都市計劃研究所,亟需行政和學術能力俱佳的幫手協助,將那時在地政系服務的辛老師挖角到都研所,不過因為包括自己這輩學生在內,都沒有見過周院長,因此大家幾乎都認定辛老師等於都研所。而辛老師確實也以身教影響後輩,「他到退休前都還是天天到學校,會到研究室看看我們有沒有在做研究?」

也曾受教辛教授門下,校長李承嘉對課堂所教已經沒有什麼印象,只記得老師溫文儒雅、講話很有哲學味道,但「他講的我們都聽不太懂,因為太高深了。」然而專業知識之外,李承嘉對辛教授的教學方法更記憶猶新,原來老師有次曾藉著和他們分享自己老師批評學生罹患「知識貧乏病」,間接指責學生不夠認真。「儘管拐彎抹角勸學生更努力,卻確實發揮功效,我到現在都戰戰兢兢。」

2017年10月,辛教授與世長辭,家屬將他珍藏1400冊圖書捐給臺北大學圖書館,同時也整理出許多珍貴文物,包括論文手稿、留學英國期間筆記、出席各種活動的識別證等,都藉由特展亮相。周志龍推崇,過去由於都研所幾經搬遷,許多國土規劃相關第一手資料逐漸散失,如今獲得辛教授慷慨捐贈,造福相關領域研究者可以再次瀏覽這些史料。李承嘉也讚許,看了辛老師的手稿、筆記,更能看見前輩師長的風範,期勉年輕學生可以得到啟發。

大方捐贈夫婿藏書之外,辛教授家屬也結合門生成立基金捐贈都市計劃研究所,期望鼓勵更多優秀學子進入都研所深造。同樣也是校友,辛教授夫人鄭美麗回憶,自己就讀地政系期間,因為家貧,必須仰賴獎學金和校內打工才能完成學業,如今能有機會回饋,除了希望延續辛教授服務社會的精神,也算了卻自己小小的心願,「以前別人幫我,希望今天也有機會幫忙,讓這樣的優良傳統可以傳承下去。」

辛教授藏書文物展即日起到10月14日在圖書館二樓「思巢」展出,除了靜態藏書文物展覽,圖書館18日也舉辦影展座談,播放辛教授兒子、辛建宗導演作品《澤水困》並分享父親對自己創作的影響。

※點擊圖片可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