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USR】林峰池建築師談「校園無障礙空間」

為推動校園空間的多元包容與社會參與,通識教育中心蔡怡玟老師於開設的「環境、心理與地理」通識課程中,攜手社科USR計畫舉辦「校園無障礙設施工作坊」,邀請校內學生與社區民眾共同參與。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專業建築師林峰池擔任講者,透過跨領域的觀點,引導學員深入探討校園無障礙設施的設計與意義。

課程以結合「環境、地理與心理」為核心,帶領學員理解無障礙設施在校園中的重要性。林峰池建築師除介紹無障礙設施的種類與設計重點外,更以「通用設計」七大原則為基礎,強調校園空間應具備公平、安全與便利等特性。講座並融入人文地理學關注的「空間正義」、「人本設計」及「情感地理」等觀點,讓學員理解校園環境如何影響不同使用者(包括肢障者、視障者及行動不便者)的日常經驗與心理感受。

除專業分享外,活動也設計了體驗與實踐環節。學生透過模擬視障者的生活情境,親身感受在行走與使用設施時所面臨的不便與挑戰,進一步理解無障礙設施對於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同時,學員也以行動劇的方式呈現不同使用者的空間需求,生動地展現校園環境規劃如何影響身心狀態與行為模式,讓討論更具臨場感與共鳴。

此外,活動現場也安排學生與社區民眾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觀察與反思。有工作坊參與者表示,校園同時是社區的重要公共空間,完善的無障礙設施不僅保障身心障礙者的受教權利,更能惠及不同世代、不同身分的使用者。。

最後,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表示,本次工作坊不僅是課程教學的延伸實踐,也展現大學與社區連結的價值,尤其是呼應了教育部所強調的大學社會責任;未來也將持續透過跨領域合作與社區參與,促進師生與社區間的交流和互動,並推動校園與社會更具有空間的包容性與永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