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於114年10月4日下午,在臺北道場法雲堂辦理第13屆星雲教育獎頒獎典禮,共有全國從幼兒園到大專院校,涵蓋特教與偏鄉等20名老師獲頒「典範教師獎」,表揚他們長期春風化雨,傳遞教育的美好與價值,並且表彰他們在教育現場的深耕努力與創新實踐。本屆「終生教育奉獻獎」由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創辦人羅麥瑞修女及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黃昆輝董事長獲得殊榮;而大專校院組得獎者為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黃玉枝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何奕倫教授,以及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曾敏傑教授。
當天典禮現場貴賓雲集,約有四百名各界出席人士出席祝賀,包括歷任的教育部長黃榮村、曾志朗、蔣偉寧、吳清基、吳清山等人;出席貴賓還包括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長依空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臺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劉三錡、林聰明、藍順德,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潘維剛、青樺視覺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青樺等人蒞臨。
頒獎典禮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影像開場,透過大師生前的開示,強調教育的重要,以及老師在培育人才中的獨特價值。接著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朝祥、以及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武曉霞司長分別致詞,讓與會者更加了解星雲大師對於教育的注重、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的創辦緣起,以及歷屆星雲教育獎的辦理情形與社會關注。
主辦單位也在人間福報與佛光公益季刊第43期中,專題報導本屆星雲教育獎得獎者的各項成果與事蹟,並且另外編印「第13屆星雲教育獎頒獎典禮手冊」,詳實記錄每位教育奉獻獎得主與典範教師的重要經歷、獲獎原因、以及獲獎感言等。其中,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曾敏傑教授的獲獎原因如下:
「曾敏傑教授創辦罕見疾病基金會,在罕見疾病仍鮮為人知的年代,以深厚的社會工作專業與無比的熱忱,為這群被遺忘的生命爭取權益,建立支持系統。並成為這項開創性工作的先驅。
面對社會快速高齡化,曾教授展現前瞻性與行動力。在臺北大學創設『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成為重要校務發展目標。推動大學致力於高齡化社會的研究與實踐。
近年,他更創辦《學老誌》,義務擔任發行人與總編輯。這本刊物不僅為高齡研究提供重要的交流平臺,更深入淺出推廣高齡議題的正確觀念,促進青銀共學,改變年輕人對於長者的誤解和歧視。
曾教授不僅是課堂上的老師,更是許多弱勢或不幸學生的生命導師。他總能細心察覺學生的困境,不僅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提供實質協助,更給予學生無盡的鼓勵與支持。許多受他幫助的學生表示,曾教授不僅提供機會,更點亮他們的人生道路。
曾教授更走出校園,推動USR的社區營造,為新北市三鶯社區規劃多元活動,「大學城系列節慶」、「健康照護」等成效卓越。
曾教授「總是充滿正能量,關心每個人,真誠付出,散播愛的關懷」。充分展現典範教師應具備的學術高度、社會責任感與教育熱忱,更持續影響著無數的學生與社會大眾。」
另外,曾敏傑教授也在頒獎典禮中,表達獲獎感言如下:
「星雲法師倡導人間佛教,主張佛法的生活化,鼓勵信眾積極入世、關懷社會,在現世生活中實踐慈悲喜捨,透過利益人群和改善社會,以修行自我並落實佛法。
人間佛教的精神也提醒著我,學術不只是為發展知識,而是在運用知識提升人類福祉;而教育也不只是靜態的講授,而是以身作則的帶領和影響,幫助學子適性發展的探索人生、貢獻社會。
獲得星雲典範教育獎,是我無上的榮譽。更堅定我信奉人間佛教的精神,以人群社會為念、以力行實踐為法、以樹立典範為志、並以現世為來世。」
主辦單位同時也為每位星雲教育獎得獎者製作五分鐘的專題影片,並且於頒獎後在Youtube平臺中公布流通;影片中計有國立臺北大學林道通校長、社會科學學院林昭吟院長、USR計畫許育甄專案經理,以及在地合作夥伴前北大光榮扶輪社鍾子康社長、前遠雄耶魯社區賴素卿主任委員、輪椅族體適能方案黃毓敏老師、銀髮志工溫碧麗老師等接受採訪,分享從教學、方案、社區、與社會等不同視野中所接觸到的曾敏傑教授。有進一步興趣的朋友,歡迎上網瀏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65x1_09X9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