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鳶山協會的協力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8月7日,假社會科學學院203教室舉辦「銀髮好活力-動心動腦動起來」據點培力課程,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林儷蓉教授擔任講師,結合其休閒輔療專業與實務經驗,帶領20位據點幹部、工作人員與志工進行一場兼具理論與實作的高齡健康促進工作坊。
在台灣已經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之際,社區照顧據點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據點幹部與志工的培力工作也日漸重要,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社科院USR計畫於2019年育成了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並開始與新北市社會局合作,負責輔導培力三鶯土樹四區55個社區據點,而隨著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成立,今天這項據點培力工作也改由高齡中心來負責,而輔導的據點數量並已成長至75個據點,也讓大學與在地有更緊密的聯結,同時更讓大學的資源可以協助在地高齡照護。
林儷蓉教授以其多年推動高齡休閒治療的經驗,分享其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的經驗,先介紹了「身心智健康促進團體課程」的設計理念與操作流程;她更以幽默風趣的開場分享自己「大學唯一被當掉的科目就是體育」,引起現場笑聲連連,也拉近了與學員的距離。林教授強調,設計這套課程的初衷,是希望不擅長運動的長輩,也能透過身體的活動,達到「動心、動腦、動身體」的三重促進效果。
本次課程分為靜態暖身、動態暖身、主活動與緩和運動四大階段。活動一開始,林儷蓉教授以節奏感強烈但不會過於激烈的音樂,帶領學員進行有氧體適能訓練;從踏步、側踏到曼波與恰恰,搭配手部動作,強化心肺功能與肢體協調能力。老師特別選用如〈你是我的花朵〉等低於每分鐘100拍的音樂,讓高齡者在安全的強度下享受運動樂趣。
主活動部分,老師先介紹其團隊長期推動的「方塊踏步」訓練,以巧拼地墊模擬日本原版道具,也設計多樣步伐與九宮格走法,並依據長者身體能力調整操作方式,從站姿到坐姿皆可參與,達到動中學、玩中練的多重目標。活動中並穿插節奏提示與視覺引導,強調安全與自主參與,讓長者在挑戰中建立自信。
在緩和階段,則進入趣味性與挑戰性兼具的桌遊活動,老師依據高齡者認知與反應能力,將桌遊分為五種類型,包括技能類、反應類、記憶類、策略類與抽象類;並與學員分享幾個推薦的桌遊如「諾亞方舟」、「猴子大冒險」、「德國心臟病」、「閃靈快手」及「拔毛運動會」等。透過遊戲促進手眼協調、反應速度與社交互動,並強化情緒支持與歸屬感。老師也一再強調,桌遊不僅是趣味的互動遊戲,更能透過「動腦」延緩失智與促進心理健康。
本次課程結合理論與實作,從休閒治療的專業出發,融合多樣化的運動與認知活動,引導學員體驗身心整合的健康促進方法。林老師以其豐富的社區服務經驗與熱情帶領,讓參與者不僅了解延緩失能的實踐策略,更實際體驗「動心動腦動健康」的具體內涵,為未來社區據點的健康促進活動,注入豐富靈感與實務參考。
臺北大學高齡中心未來也將持續透過多元主題的培力課程,深化據點人員的專業知能與實務操作能力,期望在社區照顧服務中,建構更完整的支持系統,讓高齡者在地安老的願景得以實現。下一場培力活動將於8月19日,舉辦「靈性照顧:先講好,不尷尬——談談你的醫療自主權」課程,將邀請亞東紀念醫院王怡人社工師前來授課。王怡人社工師擁有醫務專科社工師專業認證,並長期投入預立醫療與安寧療護領域,課程將以輕鬆易懂的方式,帶領據點夥伴認識醫療自主權與預立醫療的核心概念,協助據點幹部在面對長者照顧議題時,能更有信心地開啟對話、引導思考,並進一步提升照顧品質與人文關懷。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65Sz9DNHtwZJGV4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