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USR】賞析電影《意外》 豐富第三人生

由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任林教育基金會,與耶魯心靈工作坊合辦的「耶魯電影讀書會」,在財政系楊子菡教授與任林基金會梁美霞老師的主持下,持續帶領社區高齡居民,透過觀賞電影及討論,來豐富第三人生。114220日在北大圖書館六樓,舉辦了第19場電影欣賞,大家共賞電影《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這是由馬丁·麥多納根據真實故事編導的暴力劇情片。影片以一名母親為尋找女兒兇手而張貼廣告看板為開端,探討了仇恨、復仇、正義與寬恕等深刻的議題;《意外》不僅是一部懸疑片,更是一部深刻探討人性、家庭與社會議題的作品,引發熱烈討論。

大家在觀看電影《意外》後,由美霞老師引導夥伴們先靜默回想電影情節?人物特色?哪個畫面哪句話觸動您的心?是否聯想到家庭夫妻親子互動關係?片尾導演為何以輕柔的音樂收我們的心,又似乎未緝捕到兇手!多數觀影夥伴們都不習慣女主角蜜兒芮德用暴力的手段,質疑壓迫警方追緝姦殺女兒安琪拉的兇手。經過大家熱烈交流,分享的內容十分多元,涵蓋了對電影情節、角色、價值以及社會議題的反思。

素卿表示劇中女主角暴躁的個性和暴力行為令人害怕,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恨永遠解決不了問題;遇到了不好的事情,要理智的停損,劇中女主角的復仇暴力行為,反而引來一連串的悲劇!李蘋表示很欣賞劇中每一位角色,有些事也不能不用暴力,台灣人遇事是比較柔和,不會像劇中女主角這麼暴力,又花每個月5000元美金這麼多錢,買廣告看版向大眾控訴警長未盡力緝凶。

家康則認為女主角的母愛是細膩偉大的,雖然與女兒的關係對立火爆,但仍痛心失去女兒,並積極追查。苡禎分享大人與小孩常會講氣話,刀子口豆腐心,發生了憾事,總是後悔,然後想盡辦法要彌補,但許多事一旦發生了,常常無法補救,因此我們應該改善與家人的對話態度;另外狄克森警察因讀了比爾警官寫給他的遺書,因為得到鼓勵而找到了定位,變成積極辦案的好警察。子綾表示這世界充滿了愛,即使女主角與女兒出事前的對話這麼嗆辣對立,其實背後也藏著深刻的愛;另外片尾警察陪著女主角要去追緝歹徒,問女主角「確定嗎?」我們看到了女主角因一連串的事件而逐漸慢慢放下,終於露出了微笑。

96歲的楊媽媽說,電影一開始有悅耳美好的女高音,景色也很美,但緊接著許多暴力行為與尖銳對立的對話,讓人看了很不舒服,自己也受不了;影片中的媽媽態度非常不好,也因她講氣話,順著青春期叛逆女兒的話尾「妳車子不借我,真希望我走在路上被強暴...」,卻被回答說「妳最好被強暴!」結果真的發生了悲劇。所謂「家和萬事興」,我們應該好好說話,要多說好話;從這部影片女主角的個性,清楚詮譯了一個人的個性決定了她的命運!

家羚分析青春期的女兒和失婚的單親媽媽(爸爸外遇19歲女孩),母女的對話隱含了性的壓抑,媽媽不借車給女兒,其實內心是不希望女兒無照駕駛,更不希望她外出有意外,結果卻發生了意外。來自桃園的春華則分享,這部片子觀賞起來很沉重,張力很強,讓我們看到了破碎家庭所衍生出來的悲劇,每個角色各有立場,當彼此深入了解後,都軟化了身上的刺;警長並非無作為而是無證據,正如女主角反用治療她牙齒的器械戳傷牙醫,牙醫告她行凶卻因無證據,警察也無法治她罪。

祝蔚也分享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狄克森警察因火災燒傷住院,正巧與被他打成重傷的看版廣告商艾比同病房,影片中最無辜的艾比仍然對狄克森釋出善意,要端果汁給他喝,這舉止讓狄克森內生愧咎流淚,不斷向艾比道歉。芳梅分享癌末的警官寫了三封遺書,分別給妻子(避免連累家人)、狄克森警察(諄諄善誘鼓勵了他)、和女主角蜜兒芮德(幫忙付了一個月廣告看板租金,證明他的死並非逃避責任,仍努力協助緝凶);然後選擇自殺,這看來也是另類安樂死。

電影中的角色面臨各自的困境,他們的掙扎與選擇,展現了人性的複雜;而愛與寬恕卻是療癒創傷、走出陰霾的力量,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透過電影反思自身的家庭關係與溝通方式,大家更可以學習如何以更溫和、理解的態度面對人生困境。透過這次電影大家探討社會議題,也讓我們對正義、暴力、公權力等議題,有更深入的思考;尤其這個方案不僅是電影觀賞,更透過集體討論,分享大家對對生活、人性與家庭關係的深刻觀察。最後也由楊子菡教授總結「仇恨的力量有多大,攻擊就有多大!愛的力量來自寬恕與信任,愛才能解決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