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2025年第五屆北大管樂節中,透過管樂團鄒佳宏老師的規畫,在獲得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張志光理事的贊助下,曾邀請國內新銳音樂家卓綺柔,創作出以三峽人文歷史精神為元素的管樂曲-《鳶之彩》。2月15日於台北中山堂中正廳,公布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在第二屆灣聲國際音樂大賽中,卓綺柔以其作品《風車之岸》,不僅勇奪作曲大賽第一名,更同時獲得「樂團團員票選獎」與「廣藝特別獎」,成為本屆音樂大賽最受注目的音樂之星。
第二屆灣聲國際音樂大賽是全世界唯一以臺灣音樂為主題的國際級大賽,邀請各國頂尖作曲好手參賽,並提供最高規格的舞台及獎項,給這些追求卓越的作曲家們。今年聚焦於小提琴與作曲兩大競賽項目,參賽作品皆需以台灣為創作元素,展現濃厚的台灣風味與精神;各國優秀音樂家齊聚一堂,相互觀摩且競爭激烈。評審團由國際知名作曲家、指揮家所組成,透過初賽及決賽二階段賽制、網路直播,以及作曲家高峰論壇等資源,提供參賽者最完整的機會與展演舞台,並藉由國際評審團作出最後評定。
音樂家卓綺柔本次獲得國際音樂大賽作曲首獎,也使得當年她親自考察三峽人文歷史所譜製的《鳶之彩》受人關注,而從《鳶之彩》的創作內涵中,早可發現卓綺柔對於在地文化元素的敏感與善用音符呈現。USR計畫曾獲得人可基金會的贊助,邀請鄒佳宏老師至三峽在地五個中小學進行《鳶之彩》的導聆。鄒老師即指出首段說明三峽這塊土地的歷史更迭,從早期的族群衝突、對犧牲先人的緬懷、日治時期的抗爭等,也反映在不和諧樂音的堆疊當中;中段進入大學城時期,作曲家巧思的更動兩個音符,將臺北大學校歌帶入主旋律中,更增添了史詩感的旋律;末段融合在地族群的和平鐘聲,代表鳶山上的和平紀念鐘,隱喻紀念台灣光復,最後並以國樂的元素,反映三峽老街的熱鬧繁華作為結束。
《鳶之彩》創作以來,共有三次正式的公開演出,包括2022年北大管樂節、2023年關西桂花音樂節、以及當年在教育部的大學音樂比賽中作為臺北大學管樂團的自選曲。臺北大學推動大學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發展出獨特以「音樂」進行社會實踐的面向,結合學生社團以音樂療癒弱勢及歡樂社區大眾;尤其本次《鳶之彩》作曲家卓綺柔的獲獎,以及北大管樂團鄒佳宏老師也於2024年第二屆日本廣島國際指揮者大賽中,榮獲第三名的佳績。這些殊榮不僅為北大管樂團增添榮光,也肯定了以音樂進行社會實踐的可能,《鳶之彩》是臺北大學師生獻給在地的音樂禮物,我們期待有機會再聽到《鳶之彩》最後響起的和平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