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四年前,在社工系劉素芬老師與歷史系辛法春老師的規劃下,邀請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王如雁老師蒞校,開辦了第一屆的學老工作坊,並且連續辦理六週,但後來因為疫情關係,即未再辦理。在辛法春老師的推動下,第二屆學老工作坊於113年11月21日起,繼續開辦六週升級版的課程,同樣邀請王如雁老師主講,完成六週計18個小時的講座;六堂課主題分別為:生命的價值與潛能、關係改變的因應、健康老化的自我照顧、醫療我自主的省思、生死兩相安(一)-為自己準備、以及生死兩相安(二)-生命圓滿,參與的北大社區長者也紛紛表示非常受用。
王如雁老師分享了她對老化議題的獨到見解。她指出,老化不僅是個人需要面對的課題,也是社會與家庭的共同挑戰,唯有透過「學老」,才能讓每位高齡者活出精彩的第三人生。王老師認為,「學老」是一場全民的必修課,不能僅靠醫生或政府,而是需要個人主動準備。「老年生活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行動的選擇」她強調。「學老不能靠政府或醫生,只能靠自己。」王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老化的核心挑戰;在她的觀察中,高齡者需要主動為老化做準備,包括知識的獲取、心理的調適以及健康的管理;「我們要為自己建構一個知識體系,透過學習改變觀念與生活方式。」
王老師也特別強調了「青銀共學」的價值。「年輕人需要看到老化的另一面,健康且積極的老年生活。」她提到,臺北大學讓高齡者與大學生合作,展現了豐富的世代交流;「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長輩也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標。」王老師相信,透過跨世代的學習,老年不再是孤立的階段,而是生命全程的一部分。第二屆學老工作坊為學員注入了一股深刻的生命教育力量,讓人們重新思考老化的意義。王老師以其一貫的真誠與專業,引導學員勇敢面對生命中的不可控因素,從容規劃未來。在這個重視效率的時代,這樣的活動無疑提供了另一種值得珍惜的生活智慧。「慢下來,認真傾聽自己的心聲,學會尊重生命的每個階段。」
「面對老化,我們需要做設計與選擇。」王如雁老師以實例說明,一位90歲的長者,仍然能以熱情與計劃迎接生命。她提倡「學老」不僅是避免疾病與孤獨,更是重塑老年生活的多樣性;這包括學習新的技能、參與社群活動、以及規劃符合自身需求的居住方式。「老年生活需要設計,但更需要行動。」在討論失智症的預防時,王如雁老師分享了一個簡單但深刻的觀點:「行善助人是預防失智最好的方式。」她認為,助人的過程不僅可以讓人感到快樂與滿足,還能刺激腦部活動,維持認知功能;「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既幫助他人,也滋養自己。」
呼應王如雁老師的觀點,社科院USR計畫也在112年9月創辦了《學老誌》,而在即將出刊的第六期中,USR計畫主持人也是該刊物的主編曾敏傑老師,也在序言中提出:「『學老』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不能靠醫生、也不能靠政府;『學老』要靠決心、要靠知識、要靠生活中的落實,也不能靠金錢、不能靠藥物、更不能靠運氣。」而在工作坊活動結束後,所有學老工作坊志工群組,並在113年12月31日,辦理一家一菜年終聚餐;會中周阿清大哥也分享參與心得「感謝辛法春老師的苦口婆心,王如雁老師的經驗分享,都是退而不休,只是轉換跑道,貢獻所學。我們何其有幸,能參加學老工作坊,將學到的新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精進自己,並感恩各位夥伴的參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