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第24屆傑出校友專訪_張俊仁學長「潛心研究 實務為本」

學歷:經濟學研究所博士班87年度畢業
現職: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114429日本校陳達新副校長(兼校友中心主任)偕同經濟學系郭文忠主任,帶領團隊前往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專訪本校傑出校友「學術成就獎」得主—張俊仁學長。張學長畢業於本校經濟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進入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歷任助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於114年擔任所長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經濟學門召集人。張學長長期致力於經濟學術研究,曾獲行政院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獎及中央研究院特優學術研究獎等獎項肯定。

「年輕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喜歡學術,就只是傻傻的一步一步地做」談起求學的歷程,張學長回憶,過去的自己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只是一心將眼前的事情做好,卻在其中卻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並於1995年進入本校經濟研究所博士班深造。

在博士班期間,他曾受教於吳榮義與王塗發兩位教授,課程多偏重政策的討論與分析,使他體認到學術不應止於理論,而應與實務緊密結合。如政策如何促進產業升級,或是如何實現經濟成長與環境共存,這些課題對他日後的研究產生深遠影響。學術生涯的啟蒙,則來自其博士指導教授賴景昌老師。他形容賴老師是「一步一步牽著我窺探學術之美的貴人」,使他在理論與實務之間建立起穩固的學術基礎。

2001年,張學長進入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擔任助研究員,正式開啟了研究職涯。隔年即獲頒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展現卓越的研究能力。2005年,再獲國科會頒發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成為國內青年學者中的佼佼者。「學術是很殘酷的,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成果,還需要一點運氣。」他坦言,初期進入中央研究院壓力不小,僅有一半新進研究員有機會留下,如何在高標準的學術環境中保持研究動力與持續性,對於年輕學者而言是重要課題。

「扎實的基礎是培養韌性很重要的基石。」憑藉對學術的熱情與年輕無畏的衝勁,張學長在一次次研究中培養出堅韌精神,一步一腳印地穩健前行。2007年升任研究員,2017年獲得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獎,2022年則獲中研院特優學術研究獎,為其長達二十年的研究歷程再添佳績。

「在臺灣,理論與實務常常無法很好地配合。」然而,學術的挑戰不只在於研究本身,更在於如何與實務結合。他指出,有些研究雖能掌握實務脈絡,卻缺乏嚴謹的學術方法加以驗證。這份對實務的體悟早在博士班期間便已埋下種子,並於近十年間逐漸沉澱、茁壯。他也提到,隨著社會對中央研究院社會貢獻的期待日益提升,他認為促進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是當前極為重要的課題,也是他近年持續努力的方向。

「你永遠不知道某一次談話、某一次討論 也許就會啟動你人生新的方向。」談到給學弟妹的建議,學長鼓勵學生主動與師長談話、互動。同時也不要小看自己的潛力,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尤其是年輕更是嘗試機會跟成長最好的時機。「與其去規劃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不如找到真正讓你有熱情的事。」最後,他也提醒學弟妹,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職業、產業與技術都在不斷更新,只有熱情與韌性,才能支撐長遠的投入。在學期間勇敢地去探索、去提問、去實踐,找出熱情所在,並在過程中培養自己的韌性。願學弟妹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堅持自己的信念,走出屬於自己的踏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