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傑出校友專訪—釋明光法師「人間禪行 佛法在世」

學歷:
統計學系民國63 年度畢業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碩士
十方叢林書院高研班

現職:
中國宗教徒協會理事長
大台南佛教會理事長
新北市樹林海明寺住持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副會長


111年11月8日,陳達新副校長(兼校友中心主任)帶領校友中心團隊前往樹林千霞山海明禪寺,專訪第22屆傑出校友「行誼典範獎」得主—陳志明學長(釋明光法師),同為本校統計系友的校友總會謝士滄榮譽理事長與統計系蘇南誠主任也特別到場陪同。學長為統計學系出身,也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碩士,但卻選擇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從基督教的主日學到成為佛教方丈,始終抱持著謙卑的態度,為台灣的佛教不斷開創全新的篇章,讓佛教走入眾人的生活。「在宗教界有傑出成就並當選傑出校友,況且更擁有大學與研究所學歷,是少之又少的典範」謝士滄榮譽理事長也對學長的成就感到敬佩,肯定學長行誼典範是值得眾人學習的榜樣。

學長出生於樹林的傳統家庭,自小便常與父母一同前往宮廟、寺院參拜,學生時期因寺院的清幽寧靜,故常至海明寺讀書自修,而與佛教結下緣分。學長因本身開朗的性格,也會到教會參與青年團契,「當時的我,白天在海明寺念書,晚上到教會參加活動」。談起大學時期,學長表示統計系四年的學習,奠定他爾後在宗教領域裡良好的修學基礎。除此之外,他也以「服務」兩字概括大學4年的點滴,除擔任班上的康樂股長與六任的班代表,課業之餘也參加基督教的校園團契,後來甚至因參與台灣神學院的聖經研習班,萌生了想成為牧師的想法,最後卻機緣巧合地皈依佛門。

說起正式踏入佛門的契機,歸因於對知識的追求。退伍後考上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的學長,為潛心完成論文,而於台北大雄精舍借住,因緣際會接觸佛陀傳記及高僧傳記,「彷彿看到一座壯麗的高山,光是遠望好像不夠,心中升起來爬這座高山的念頭」,追求佛法的心念油然而生。學長邊寫論文,邊看高僧傳記,追求真理的心志慢慢浮現,誓志「出家為僧、弘法利生」的信念也更加堅定。佛法因緣,深思熟慮之後,學長決定一個重要的人生方向─先出家!出家之後在教授的鼓勵下,更戮力將碩士論文完成,後又於十方叢林書院就讀高研班。「過去的經驗影響了我現在的做法」,雖然最後踏入佛門,但過去在學校與教會的經驗,讓學長體悟到用活動能化解宗教給人的距離感,藉由活動佛教也能如基督教一般融入眾人生活,因而決定以自己的方式來宣揚佛教。

因為過去接受完整教育的經歷,使學長希望佛法教育能從孩童開始,故開辦兒童福慧夏令營,藉由唱歌、遊戲等方式引導孩子了解佛法,後更受邀至美國紐約莊嚴寺,主持佛教兒童夏令營。除孩童的寓教於樂之外,學長也心繫家鄉,結合千霞山海明寺、樹林鎮南宮及台北大雄精舍,陸續於樹林舉辦了多次遶境祈安活動,從單純的花燈繞境到成為結合表演、市集等活動的盛大燈會,至今「樹林之美新春嘉年華燈會」已舉行二十餘年,讓鄉土之美能被看見。除此之外,學長也開辦「藝文創作獎」徵件活動,徵選繪畫類、書法類、歌曲創作類等個人創作,今年共超過300件作品參賽,其中更有受刑人獲獎,學長也不畏監獄繁瑣的申請手續,親自前往獄中頒獎,給予鼓勵改過自新的力量。「用活動啟發人心,拉近一般人與佛教的距離」謝士滄榮譽理事長也贊同學長的創新,讓佛教不只在寺廟裡,而是走入各地角落,在人間佛法創造安和樂利的淨土。

「慈悲心、祥和氣、智慧行、光明景」最後,學長也給學弟妹一些建議,期望學弟妹能「心懷慈悲」,慈予樂,悲拔苦,給予眾生快樂,並協助眾生解決心中苦痛;心懷慈悲的同時也要有智慧,智慧就是不斷的反省,在各個領域皆要虛心求教,並不斷充實自己,自我提升之際,無論於何事上皆能有所成長。

當天專訪結束前,當家監院果印法師也特地從外抽身趕回,與專訪團隊分享海明禪寺的未來規劃,期望打破傳統寺院的觀念,打造一座亦古亦今的佛教博物館,以從海外追尋回台的本土檜木為主軸,結合台灣傳統工藝與現代數位科技,讓在時代潮流中流逝的傳統工藝能於海明寺內長久流傳下去,並藉由觀光讓旅人能在科技的引導下更了解佛教的內涵,也期望未來改造完成後,能與學校合作,一同為眾生盡一份心力。明光法師專訪結束,眾人法喜充滿,圓融自在,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