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logo圖片國立臺北大學連結學生事務處連結學生事務處連結回到首頁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學生事務處訊息
《看見台灣》10週年——改變的力量 活動成果

原資中心與公共事務學院合作,於11359日,在公院216會議室舉辦了《看見台灣》10週年主題講座,吸引51位同學與教職員前來聆聽。此次邀請到了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齊廷洹董事,與聽眾分享齊柏林導演的拍攝故事,以及見證看見台灣紀錄片所造成的反響。

看見台灣的拍攝之路——回顧齊柏林導演的拍攝過程

齊柏林導演為齊廷洹董事的父親,據其所述,齊導演從小即熱愛大自然,且對於攝影抱有濃厚的興趣,這促使了齊柏林想要記錄台灣山河景象。

齊導演鍾愛空拍所呈現出的效果,為此在直昇機的租用及拍攝設備的添購不惜投入鉅資,只為透過此種方式來製作出優質的影像,使觀眾有更為震撼及深刻的體驗。

而在以直昇機環島的過程之中,他發現了台灣雖然有壯闊的山河地貌,但也有因為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因此他希望能以電影的方式來使台灣人民能夠看到自己所生活的土地,有著美與不美之處。

影像的反思——從齊導演的攝影作品談環境、原住民族議題

在談完了齊導演拍攝紀錄片的始末後,齊董事接著從齊導演所捕捉的各種影像,帶大家反思其中的意義。

齊董事先是說明環保的目的不外乎是拯救自己,意思是人們為了使自己在未來可以持續健康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勢必得做環保。然而在齊導演的影像作品中,我們發現了許多環境破壞的例子,如山林因為廣植經濟作物或是民宿開發案、礦物開採等,而造成了大規模的生態侵害。且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及亞泥案為例,因為開發而導致當地太魯閣族人喪失其傳統領域。

除了山林之外,台灣的諸多河川亦飽受工業區的廢水汙染。如南崁溪、二仁溪、阿公店溪等是,而工業區的廢水也隨著河水流入了海洋之中。齊董事說,河流復育因為費時甚久,極其不容易,因此環境與開發間的平衡究竟該如何拿捏深值我們反思。

稻田腳印的寓意——環保向前行

齊董事最後以看見台灣回顧影片做結,並以知名的「玉里大腳印」來傳達向前走的意涵,環境保育應是從自身做起,齊董事也鼓勵大家可以多多關注相關議題,更加認識我們所居住的土地。

(文  財法三  吳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