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高教深耕附錄2】原資中心 :「泰香了 德拉奇烘焙手作課程」

 

原資中心本次邀請到Lokah Su藝文餐廳的主廚伊凡老師,於114年3月25日向同學們分享他的族群工作經歷,以及原住民文化飲食的認識和應用,另外,老師也帶了親自手作的當地食材,讓到場的同學們分享關於食農教育對泰雅族未來重要性。

 

多元的族群工作經歷

伊凡老師是來自桃園市復興區的泰雅族族人,他不僅是一位主廚,同時也是藝術家、文化工作者與土地調查員。

雖然從小在都市成長,但老師早在20歲左右便踏上了返鄉之路。由於本身的專業是設計,他最初的想法是希望將自己的專長帶入部落,然而,老師坦言,當時部落的整體環境並不理想,族人們最關心的是生計,極少有人會在意藝術這類看似遙遠的事物,因此,除了持續推動木雕與藝術教育,老師也積極尋求外部資源,致力於改善部落的生活與發展。

除了回到原鄉服務,老師還花費十多年的時間,走遍全台各地的高山與原住民傳統領域,進行深入的土壤調查,也正因如此,他對於台灣各地的土壤狀況瞭若指掌,能夠選擇最安全、最符合原住民傳統文化的食材,創作出富有創意的原住民特色料理。

 

原民文化飲食分享

由於課堂上有原住民生以及非原住民生,因此老師在介紹原住民文化飲食之前,先邀請同學們分享各自對於原住民文化飲食的理解,雖然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但都剛好有點到其中的核心價值。結束這段簡單的交流暖身後,老師正式帶領大家認識原住民的文化飲食。其中,老師特別強調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原住民將土地視為母親ㄧ般的存在。無論是狩獵、農耕還是採集,一切都依賴土地而生,因此,土地對原住民族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老師過去曾走遍台灣各地的原鄉,進行土壤與農業調查,因此對於各原住民族群流域的農產品相當熟悉,他將這些原民特色食材與主流飲食、科技等元素結合,並在全台多個地區培訓優秀的專業人才,推動創新的飲食文化體驗。其中最特別的是,老師曾與迪士尼相關團隊合作,將餐桌設計成融合科技與原住民流域特色的樣貌,讓用餐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沉浸在獨特的文化體驗之中。

在介紹完以上這些關於原民文化飲食的知識及實務經驗後,於課堂的尾聲,老師也和現場的同學們相呼應,期許大家可以找到自身的族群認同,而在此同時也要持續去思考自己究竟能夠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什麼。

 

 (公行2 莊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