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UFO】2020-06-19 青銀共學-首創全台「大學食物森林」

青銀共學-首創全台「大學食物森林」

社科院UFO計畫關注「高齡與障礙」議題,於2019年9月起,與辛法春、劉素芬及林子晴教授合作推動「青銀共學實驗課程」,希望運用長者與學生共同學習的模式,促進學生跨世代溝通與對話的能力,以便因應未來在高齡化社會中,能在職場與不同年齡者合作。而青銀互動也能培養學生具備人文關懷能力,在職場中更能敏感與處理「人」的需求,同時長者在進入課程中共學,或扮演課程中的銀髮助教、或積極向學,不僅能讓長者找回自我價值,也能因終身學習更加豐富人生。

繼「青銀共學實驗課程」之後,歷史系辛法春教授更於6月16日下午三時開種「大學食物森林」,希望在青銀共學的向度中,開展出新的內涵-青銀共植。運用文學院旁廢棄的池塘,在社科院UF0計劃的支持之下,聯結梧桐基金會丘建賢經理、陳盈樺設計師的協助指導,並與辛老師飲食文化、服務學習課程、及顧力仁老師數位資源暨策展課程結合,讓學生一起與社區銀髪長者,展開共耕、共享、共食的園地。

在當日開種的儀式中,並邀請李承嘉校長到場致詞,鼓勵青銀共學、大學社區一家,並且期望這個「大學食物森林」可以成為北大的景點。出席的師長與貴賓包括有林恭正、曾敏傑、林子晴、劉素芬、馬祖瑞、洪雪華等師長,以及梧桐基金會丘建賢經理與陳盈樺設計師等,在社區長者與修課同學三十餘人一同參與之下,會場在林蔭中辦理特別有氣氛。開種,也期待豐收的饗宴。

歷史系辛法春老師早在103學年度第1學期即開設「歷史實踐服務與學習」課程,108學年度起辛老師開始結合社科院USR計畫與UFO計畫,在課程中更加入了「青銀拍電影」、「青銀童年回顧」等方式,引發青銀間學習聆聽與對話,增進世代彼此認識;這學期更讓青銀學生分為6組,各組分別設計能強化青銀互動的活動,學生們最終規劃出「青銀共遊-參訪萬華剝皮寮、新富町文化市場」、「青銀共樂-木球體驗、益智桌遊」、「青銀共植-食物森林」、以及「青銀共融-智者TED」6種活動。

109年6月16日,這天是辛老師「應用史學:服務學習與實踐」青銀學生們經歷數週的學習與培訓後,終於要實際種植,在辛老師鍥而不捨的爭取下,北大提供了一處良好的場地讓學生們落實食物森林。「食物森林」的構想源自美國西雅圖,其理念為融合環境生態教育與社區營造,在臺灣大力推動食物森林的梧桐基金會丘建賢經理,也因此特別前來協助台北大學,也稱讚北大非常適合推動食物森林。

當天所有的學生與長者都懷抱興奮之情,許多青銀學生們都提早到場、提前開工。在食物森林的Line群組中,也可以看到長者們自動自發的分工,帶來紙箱、葉菜、果皮、咖啡渣等各種堆肥素材,由同學協助切割加工,加上丘建賢經理在校內「攔截」即將被丟棄的樹枝,在梧桐基金會設計師陳盈樺的指揮下,眾人齊心合力一層層堆疊有機肥與厚土,再將花苗細心植入。

參加的學生也表示,一開始選這堂課時並不知道這門課會有長者加入一起上課,也不知道會有這麼多青銀的活動,是全新的體驗;也因為有修這堂課才發現長者其實很好相處,也能從長者身上聽到許多人生經驗,雖然不太擅長創造話題,但是在長者身邊聽聽,也覺受益良多。

長者們則表示,他們非常感謝辛老師願意讓老人進入課堂,為他們在退休後百般無聊的生活中,增添一抹色彩;學生們發想了許多不同的活動,讓長者能夠在活動中維持身體健康,也增加長者們的社會連結。長者也直言,因為家人大多在外地工作,他們非常害怕孤單,因為孤單會讓自己更容易生病,現在有學生們可以和他們說話互動,感到非常開心。

食物森林是一項教學與在地實踐的完美結合,在辛老師的努力下,整合行政、教學與社區的資源,為學生開創嶄新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能培養人文關懷能力,同時也能學習與跨世代者溝通,這些技能都有助於學生面對未來高齡化下的職涯。而長者也透過課堂參與找回自我價值,同時也能排解寂寞,有益身心健康,真正創造世代共融。

一個能結合教學、研究與在地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正是社科院UFO計畫所探索的方向,課程能與在地結合,也用在地議題的方式帶入課程中,讓學生課程中的知識都能與現實社會結合,也減少學用落差的遺憾。臺北大學周邊緊鄰的「北大特區」,有極大的潛力發展成歐美形式的大學城,近年來在社科院USR計畫的推動之下,大學與社區更加緊密結合;而社科院更自2019年8月開始執行UFO計畫,也將「青銀共學、世代共融」的理念落實在課程中,讓大學的教學、研究、服務、與實踐更能在「高齡與障礙」議題中創造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