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及USR計畫合作出版的《學老誌》,是國內第一份公益性與教育性的高齡刊物,每季定期出版至少四千冊,自112年9月創刊以來,透過持續出版與推廣,幫助全國中高齡者一同學習健康老化,也透過學習延緩老化,並強調自我賦權以追求精彩的第三人生。最新出版的《學老誌》第六期(113年12月號),由發行人曾敏傑教授與新竹縣社會處陳欣怡處長共同主持發表,於114年1月8日下午在新竹縣竹北社區中心辦理,邀請在地長輩三十餘人出席,相互交流終身學習的經驗。本期並由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與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贊助,加印一千本提供給新竹縣約100處的老人據點進行推廣使用,活動在熱烈互動中圓滿落幕。
在發表會上,首先由曾敏傑教授介紹第六期的內容重點,接著由陳欣怡處長致詞感謝臺北大學協助新竹縣進行學老推廣,並代表楊文科縣長致贈感謝狀;獲贈的這些刊物不僅將送至竹縣據點供長輩瀏覽,也將透過老人福利科宣導各據點善用《學老誌》的Line連結,讓「學老」的知識可以普及給新竹縣的長輩。當天出席發表會的在地民意代表,包括有鄭美琴議員、蔡志環議員、朱健銘議員、黃主任盈凱、吳旭智議員及張懷廉特助等。本次發表會也是繼上次與新北市社會局合作,將學老誌普及到縣市社區照顧據點的第二個縣市,合計已經將《學老誌》推廣到新北與新竹兩個縣市共約700個據點,讓高齡學習更加扎根和普及。
《學老誌》第六期內容豐富多元,因應2025年臺灣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聚焦討論臺灣高齡化的挑戰與因應策略,總編輯曾敏傑在序言中以《「學老」動起來、動起來「學老」》一文,呼籲個人應自我賦權、動起來「學老」,也建議政府應整合產官學界、「學老」動起來。本期專文則由中正大學USR團隊施慧玲、姜韋彤、廖怡雯撰稿,介紹英國社會處方的概念及在嘉義的應用,期望引進國際經驗為臺灣提供解決方案。本期封面人物由廖智賢邀訪退休校長陳義明,分享全方位人生經營的經驗,陳校長近90歲,曾任台中高農與台中二中校長,並在台中教育大學退休,退休後的人生規劃殊值中高齡者學習。
另外在「學老主題」的部分,黃蘭媖探討高齡化社會的犯罪與被害挑戰;凃芯瑜分析高齡詐騙的防範與處理;高愷珮闡述藝術在銀髮生活中的重要;張甄豈與曾羽萱解讀高齡者的健康檢查;而施冰冰則記錄顏吉邦談高齡財務傳承的寶貴經驗。「學老筆記」則分享中高齡者的生活經驗,包括有曾季隆與書為友的心路歷程、陳國鈞的生活美學觀點,以及林義煊憶往高齡母親的生命故事。而在「學老推廣」的部分,徐紫柔分享與97歲失智奶奶共同完成夢想的過程,陳香君則記錄與失智長輩進行創意活動的經驗。最後在「學老書庫」中,由曾敏傑推薦使用Youtube聆聽有聲書《聽書學識》。整體而言,《學老誌》第六期的內容涵蓋學術、人物、法律、健康、藝術、生活、方案、與故事等主題,全面探索超高齡社會下的重要議題。
《學老誌》自112年9月創刊,目前Facebook粉專追蹤人數已累積達到720位,官方Line帳號好友數達到3607位,官網文章共上架79篇,並有21篇文章已被各主流媒體轉載;這些數據顯示出《學老誌》已獲得社會關注,且影響力也逐漸擴大,加以《學老誌》已取得國際標準期刊編碼(ISSN 3006-0680),定期上架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六都圖書館及各縣市主要圖書館,並透過授權華藝線上圖書館,也提供國際上1013所大學資料庫免費下載。同時也寄送給中高齡者聚集的機構和單位,包括全國家庭教育中心、全國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全國高齡友善診所、雙北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及主要養生村等;在線上也獲得國家圖書館收錄入期刊文獻資訊網,方便全國讀者查詢與免費下載。
未來《學老誌》仍將持續與各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及機構合作,一起倡議更多中高齡者能夠透過學習延緩老化,迎接豐富有想望的第三人生。也將持續在網路平台發布健康老化相關知識,敬請大家協助邀請身邊長輩加入《學老誌》的閱讀行列,一起動起來「學老」、「學老」動起來!
➥歡迎按讚、追蹤、訂閱《學老誌》相關活動平台
∷ LINE ∷ https://lin.ee/DvIX9mL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ingandAging/
∷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R-qb6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