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USR】北大首創輪椅派對-森林音樂會
國立臺北大學今年獲得教育部同意,於社科院正式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高齡中心成立之後即結合社科院USR計畫,推動了五場系列演講「向傳奇人物學老系列-李白與蘇東坡」。5月23日(二)下午五時更結合京都愛樂社團、食物森林、及北大管樂團,將舉辦連續五週定時定點的「森林音樂會」,在夏日的傍晚,提供來北大休閒散步的居民、長者、以及輪椅族朋友一個休憩舒壓的空間。當天吸引了約百位民眾參與,包括了輪椅及家屬共11組,大部分也都是高齡行動不便的長者,由家屬與外勞協助進場之後,首先在京都社區前主委邱水旺先生的主持之下,即由京都愛樂-在地的薩克斯風團體,持續不斷場的表演了老歌「外婆的澎湖灣」、「媽媽請妳也保重」、「一支小雨傘」等,現場並由熱情舞團帶領長輩跟家屬、外勞歡欣共舞,呈現難得的和融畫面,令人動容。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教授表示,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明顯感受到北大校園內的輪椅族群日益增加,很多輪椅族群都是由家屬或是外勞推到北大校園內,繞心湖一圈後即返家。而輪椅族群行動不便,要出門社交也相當困難,因此多年來,一直想要發展方案來協助這群被忽略的群體,並且讓臺北大學的在地實踐也可以涵蓋他們的需要。去年搭配社工系劉素芬老師舉辦第三屆老大人音樂節之便,即首次邀請輪椅族朋友和家人為貴賓,欣賞演出之後深受肯定。今年社科院USR獲得教育部深耕型USR的補助,終於可以挹注資源來照護這群弱勢的輪椅族長者。這場輪椅派對的音樂會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鼓勵家人和照顧者積極的把輪椅族帶出來聽音樂、看舞蹈、相聊天。
森林音樂會也因「食物森林」而起,「食物森林」緣起於美國西雅圖,目前是位於人文學院後方的一個大型花圃,在歷史系辛法春老師與青銀志工們的耕耘之下,透過通識中心「飲食文化」等課程,結合修課學生與社區長者共學,也共同照顧這片原來廢棄的水池,而每週二下午下課後,食物森林的長輩們也會在現場整理花圃。這次特別結合食物森林的環境及青銀世代,也讓音樂會在工作日中與青銀志工同樂,在現場整理園地的學生們,也與現場的民眾與長者,用自然的森林與優美的音樂療癒身心。
京都愛樂是北大特區在地的薩克斯風團體,是由一群有活力的退休族群組成,團長林漢明表示,樂團從京都社區開始招募及團練,集合愛好音樂的鄰居一起玩音樂,為了鼓勵夫妻退休後培養共同興趣,先生吹薩克斯風,太太跳Zumba,夫唱婦隨增進家庭和樂。主唱林祖成年輕時代曾經是職業歌手,早年與台灣知名歌星陳淑樺合唱過,目前樂團所有演奏的歌曲,都是經由他重新改編成薩克斯風的譜。這幾次到北大公益演出,他也改編了可以與民眾合唱的譜,讓樂團可以跟現場民眾同樂,而現場的鼓勵與尖叫聲,就是給樂團的最大打賞。USR團隊看到表演團體開心、輪椅長輩高興、照顧家屬也喘息,這麼好的活動,連鄰近的龍埔國小管樂團家長也來觀摩,希望未來也有機會帶小朋友來這裡表演及公益服務。
輪椅者家屬蕭小姐表示,得知北大有辦理「森林音樂會」,並友善接待輪椅長者及家屬,還為長輩準備餐盒,心中非常感激,因為輪椅長輩行動不便,在家裡非常無聊,來到森林音樂會,大家都這麼歡迎他們,不只長輩開心、家屬喘息、連照顧長輩的外勞都一起聞樂起舞,這麼好的活動,一定每場都要來。現場有一位熱心的郭小姐,得知有此活動,更找了三組輪椅長輩來現場,由於這三組長輩都是外勞常常推來北大散步,因此便相招一起參加。
後續USR計畫還將為輪椅族朋友舉辦體適能的緩和運動,透過辦理肌力訓練課程、公益輪椅維修等,一步一步發展出輪椅支持團體,也希望有意願的志工聯繫我們,大家一起「前瞻」超高齡化下輪椅者的需求,合作推動讓臺北大學成為年齡友善、關懷高齡的大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