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大眾史學工作坊—數位影視時代的教與學

臺灣歷史學者周樑楷教授自1990年開始於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講授「影視史學」,教導分析影像視覺類型歷史文本的思維與論述。之後,周教授進一步鼓勵人人「書寫」歷史、「書寫」大眾的歷史以供社會大眾閱聽,回應由下而上書寫歷史的趨勢,宣揚「大眾史學」(Public History)的理念,並主張「大眾史學」即是書寫關於大眾的歷史(History of the Public)、為大眾書寫歷史(History for the Public)、大眾來書寫歷史(History by the Public)。

「大眾史學工作坊」自2018年起陸續由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東海大學歷史學系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籌辦以來,至今已歷五個年頭共計六屆。今年度,由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人文學院與歷史學系共同舉辦的第七屆工作坊可謂別具意義,冀求促進各方學者在教與學上的交流,傳承「大眾史學」的精神與在地實踐。

近年來隨著「數位人文」、「應用史學」導向的研究趨勢、教學策略已逐漸得到海內外學界的重視與實踐,許多大學的人文學科與研究機構也紛紛以影像紀錄、地理資訊系統(GIS)、動畫漫畫與電子遊戲(ACG)、城市走讀、實境式體驗遊戲等方式,試圖拉近歷史學門與社會大眾之間的距離,希望透過這樣的改變,為人文學科注入新的活水,創新研究成果的應用並拓展學生未來的職涯發展。因此,如何有效的運用數位多媒體的技術,並與歷史學系的教與學相互結合是本年度大眾史學工作坊關注的焦點。本次工作坊於6月24日、25日假人文學院11F01會議室舉辦為期兩天的實體學術盛會,並於海山學研究中心的Facebook粉絲專頁全程公開直播,敬邀全國北、中、南、東各大專院校人文學科、研究機構的學者專家,以及長年實踐數位人文的業師,可說是集結產、官、學等第一線人員與會,分享各自的教學與實作經驗。會中特別邀請臺灣大眾史學的倡導者、實踐者周樑楷教授,以及長年推動「踏溯臺南」計畫的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分別以「歷史紀錄片PK賽──臺灣史學界的新里程碑」與「跟著感覺走的一門通識必修:踏溯臺南」為題進行豐富且精采的專題演講。

工作坊的第一日除了上述專題演講之外,也規劃「數位多媒體在歷史教研上的運用」、「博物館與歷史教學」、「校史影像紀錄的教學與實作」等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各場次分別邀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李宗信所長、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學研究中心鄭政誠主任、臺北市立大學藝文中心張弘毅主任主持,分享各校在「大眾史學」、「數位人文」相互結合的教學實踐成果。各場次講者提供豐富且多元的教學經驗,有助於各單位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更能在研究、教學與實作上激發出更多的創意與想像。最後的圓桌論壇,由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健榮教授主持,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主任陳文松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任李文良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陳鴻圖教授、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任蕭道中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主任倪仲俊副教授以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范純武教授,以「大眾史學」的理論基礎,分享各校實踐的經驗,集眾人之力共同思索、反省歷史學門在當代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的可能。在互相交換意見的過程當中,大多觸及各校歷史學系在面對數位時代的洪流時所選擇的處變之道。由於近年來少子化的衝擊,以及「歷史無用論」的甚囂塵上,回應社會需要是促進課程改革與翻轉的最大動力,不只是要培育專業的史學人才,更要讓學生具有適應當代社會的能力,部分系所開始思考如何結合數位科技、實踐史學的應用與大眾史學的概念,輔以科際整合及跨領域的學習,以提升歷史學系的畢業生們面對未來的多元能力。

工作坊第二日,則是糾集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與本校歷史學系的影像紀錄成果,進行「大眾史學的在地實踐——影像紀錄片跨校學生競賽」。兩校各提供四支紀錄片進行評比。在比賽開始之前,兩校也分別公開放映由師生聯合製作的校史紀錄片「回首來時路——中師校園的成長與變遷」(許世融、劉乃瑜編導)以及在地社區影像人物紀錄片「清梅杏緬——三峽公醫劉清港」(葉泓緯、李岫珊編導),並和與會貴賓分享人物訪談與製作過程的經驗。進入兩校紀錄片競賽的環節,主辦單位邀請周樑楷教授、陳文松教授、王政文教授、李宗信教授、潘宗億教授組成評審團,針對每部記錄片以「結構、畫面、聲音、內容、觀點」等面向進行評比,並即時給予參與製作的學生具體的回饋與修改建議。

經過兩校歷史紀錄片的放映與評比,顯現出人文影像紀錄的兩種不同風格,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以「議題」為切入點,試圖深入地方上的各個角落,挖掘不為常人所注意的重要課題,並力求陳述各方觀點,提供觀影者反思與討論。本校歷史學系則是延續「淡水河流域藝文人物誌」的精神,嘗試以「人」為出發點,記錄海山地區重要陶藝家的「生命故事」。透過影像紀錄的保存,既呈現出在地傳統文化技藝的寶貴之處,也為這些在海山地區生活、成長、耕耘數十年的一代匠師,留下足為後人賞析的「回首來時路」。

兩校參賽紀錄片放映結束之後,經評審團的討論,兩名特等獎分別頒發給「陶出新天──吳明儀」與「酒後的新生」兩部作品的製作團隊,第一名特優獎的殊榮則由「金枝育業」製作團隊獲得,人文學院陳俊強院長與周樑楷教授頒發獎金與傳承紀念盃,期許學生持續傳遞大眾史學的精神,並實踐於日常生活。第二日工作坊最後,由人文學院陳俊強院長、海山學研究中心洪健榮主任、歷史學系林士鉉主任、率隊參賽的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許世融教授、專題演講並全程與會的周樑楷教授、資深紀錄片導演彭啟原先生、資深攝影師葉治君先生進行回饋,給予在場學生們留下嘉勉與建議。在周樑楷教授以繼續實踐「觀點也是非觀點」的期許之下,結束了為期兩天的學術盛會。

編號

學校

編導

片名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蔡昀廷、楊睿莆、謝采凌、林詩穎

追憶忠信.忠信追藝

2

國立臺北大學

吳崧任、蔡博晏

陶藝界的冒險家——王惠民

3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王詠怡、王彥懿、李沛萱、趙啟聖

金枝育業

4

國立臺北大學

伍子謙、黎梓祈

陶出新天——吳明儀

5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簡維旻、江讀修、紀宏毅、吳佳耘

酒後的新生

6

國立臺北大學

賴宥廷、陳曄

出神入化匠心獨具——曾財萬

7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林莞茹、林采慧、張子謙、陳佑萱

守護ㄐㄧㄚ人追憶往蔭莫忘當年

8

國立臺北大學

彭舜群、陳升強

靖翁陶庵——陳木泉